南人嗜咸,北人嗜甘是怎么回事?

中国历史上 , 南北口味差异较大 , 有“南人嗜咸 , 北人嗜甘”之说 。这和现在甜党、咸党的地理分布很不一样 。
1. 南人嗜咸?北人嗜甘?
“南人嗜咸 , 北人嗜甘”之说在古代文人笔记中多有记载 , 揭示了古代社会饮食口味南咸北甜的巨大差异 。
宋代江少虞《新雕皇朝类苑》中记载:
“宋明帝好食蜜渍鱁鮧 , 一食数升……大业中 , 吴郡贡蜜蟹二千头 , 蜜拥剱四瓮 , 又何嗣嗜糖蟹? 大底南人嗜咸 , 北人嗜甘 , 鱼蟹加糖蜜 , 盖便于北俗也 。”
这说的是南朝宋明帝喜食蜜渍鱁鮧 , 隋炀帝时吴郡进贡的螃蟹里是加糖的 。据此得出的结论也就是“南人嗜咸 , 北人嗜甘” 。
其实 , 蜜蟹并非为迎合帝王“嗜甘”口味而特制的 。蜜蟹的制作 , 主要是为了保鲜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藏蟹法”云:
“九月内 , 取母蟹(母蟹脐大圆 , 竟腹下 , 公蟹狭而长)得则着水中 , 勿令伤损及死者 , 一宿则腹中净(久则吐黄 , 吐黄则不好) 。先煮薄糖(糖 , 薄饧) , 著活蟹于冷糖瓮中一宿 。煮蓼汤 , 和白盐 , 特须极咸 。待冷 , 瓮盛半汁 , 取糖中蟹内著盐蓼汁中 , 便死(蓼宜少着 , 蓼多则烂) 。泥封二十日 。出之 , 举蟹脐 , 着姜末 , 还复脐如初 。内著坩瓮中 , 百个各一器 , 以前盐蓼汁浇之 , 令没 。密封 , 勿令漏气 , 便成矣 。特忌风里 , 风则坏而不美也 。”
糖蟹
在螃蟹中加糖有增加美味的作用 , 但更多的是利用糖的防腐功能 。糖的防腐原理与盐一样 , 当高浓度的糖水或盐水进入食品内液后能使食品内、外部产生浓度差 , 从而使食品在渗透作用下脱水 , 形成细菌不易生长的环境 , 达到防腐目的 。
糖蟹(蜜蟹)也并非南方人所独有 , 欧阳修《新唐书》记载唐代沧州(今河北沧州)贡品中有糖蟹 , 江陵府贡品中也有糖蟹 。可见 , 用糖蟹来证明“北人嗜甘”是不严谨的 。
南北朝时期 , 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很少提及菜谱中使用糖 , 有力地说明在中国北部地区 , 糖仍非主要的调味品 , 如此 , “北人嗜甘”的说法鲜有说服力 。
宋代施宿对“南人嗜咸 , 北人嗜甘”这一说法也曾提出质疑:
“宋明帝好食蜜渍鱁鮧 , 然古所谓糖蟹 , 如何口嗜糖蟹 , 钟谓蟹之将糖 , 躁扰弥甚之类 , 皆谓糟蟹耳 , 当时语如此 , 沈存中以为蜜渍鱁鮧之比 。又云北人嗜甘 , 故鱼蟹加糖蜜 , 皆非也 。好食蜜渍鱁鮧 , 乃宋明帝 , 岂北人耶?”
由此可见 , 宋明帝喜食蜜渍鱁鮧 , 隋炀帝喜食糖蟹并不能代表其嗜甘 , 更不能代表“北人嗜甘” 。相反 , 宋代苏轼曾言“予少嗜甘 , 日食蜜五合 , 尝谓以蜜煎糖而食之可也 。”又曰“吾好食姜蜜汤 , 甘芳滑辣 , 使人意快而神清 。”作为南方人的苏轼 , 可谓嗜甘矣 。
酱方
从《新雕皇朝类苑》、《梦溪笔谈》、《历代诗话》三段史料对比来看 , 关于“南人嗜咸 , 北人嗜甘”说法 , 其实均应来自同一史料 , 只是在成书过程中的互相援引 。同时 , 不应忽略的是《新雕皇朝类苑》关于“南人嗜咸 , 北人嗜甘”说法记载中的“大底”二字 。“大底”即表推测之意 , 可见江少虞只是推断 , 并无进一步考证 。因此 , 仅凭此史料即认为我国古代饮食习俗上存在“南人嗜咸 , 北人嗜甘”巨大差异的说法 , 实难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