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流亡时,哪些国家都是怎么对待他的?

晋文公重耳是继齐桓公之后,第二位春秋霸主 。虽说对于重耳登国君之位的年纪有异议,有说他36岁登基的,有说62岁才登基的 。不过他的的确确在外流亡了十九年 。
这十九年里,重耳和一众贤能的追随者,颠沛流离,卧薪尝胆,同时还要提防着晋国国君的忌惮和追杀,周游过很多国家,以逃亡者丧家犬的身份,衣不护体,食不果腹,卑微的敲过许多国家的城门,祈愿一时的收留或是借路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筋骨,劳其心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段真理恰恰印证着重耳的流亡,天降苦难,也必有天助 。
重耳重瞳骈胁(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肋骨紧紧相连如一整体),在古代被视为圣人之相;重耳出亡,晋国两代国君皆昏庸而失民心,仿佛真正的国君之位在等待重耳回归;流亡的一众大臣追随重耳之后,晋国朝堂内贤良尽失;同时秦穆公梦游天阙时,收到上帝的指示要他帮助晋国定君 。种种迹象看来,重耳虽流亡,却如潜伏在深渊中的龙,终有飞上天空之时 。
然而,人和人的眼光不同,是短视,还是远见,正影响着你做出不同的判断 。
重耳到卫国时,是最艰难的时刻,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还要躲避来自母国的追杀,敲着卫国的城门,卫文公却只认为并未与晋国盟好,懒得费事费钱设宴赠贿,干脆大门都不开,让重耳爱哪哪去,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正是无利不起早啊!
重耳一行人忍饥挨饿,走到了卫国范围内一处名为五鹿的地方,向一位正于陇上做饭的田夫乞食 。田夫给了一把泥土羞辱他们,然而重耳忍了,还自我安慰,下车受拜 。
就在五鹿这个地方,大臣介子推割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炖了汤,给重耳充饥 。
再艰辛不过如此,孤身一人还好说,可重耳带领着一众追随者们 。他们本应过着锦衣玉食,高官厚禄的仕途生活,如今却天壤之别的在卑微乞食 。
再到曹国,曹共公昏君一个,朝中乘轩车的大臣三百人都是市井之徒,他同卫文公一样,认为接待重耳费事费钱,本想撵出去,又听说重耳重瞳骈胁的异相,引出了他市井鄙人般的好奇心,把重耳接到城中,又不给他饭吃,只带着一群人去明目张胆的看重耳洗澡:咦!他这肋骨真长这样啊!
一国国君毫不自重,窥探别人的隐私,还沾沾自喜,看完后哄然喧哗而去 。重耳在曹国未饱腹,还要受辱,只得离开 。
卫,曹两国是小国,他们的国君是短视的,当然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差点被晋国给亡国了 。
流亡的国家中也并非都是对重耳,如卫曹郑国那般拒而不见 。
如宋襄公待重耳,以待国君之礼相接,馈之七牢;楚成王待重耳,亦为国君之礼,设享九宴 。这七牢,九宴,都是周礼中馈赠诸侯的礼,极其庄重奢侈 。到了秦国,秦穆公早知重耳贤明,更把助重耳登位视为己任,又送粮食玉器,又送美女珠宝,这便有了之后的“秦晋之好” 。
受恩自然以报,受辱当然要反击 。晋文公重耳攻打卫国,并夺了当初乞食受辱的五鹿之地,还把卫文公吓得躲避到了襄牛之地 。谁知五鹿开疆者,便是当年求乞人!
至于曹国,重耳差点掘了他的祖坟,曹共公更成了重耳的俘虏,当初那些窥探重耳洗澡的三百轩车大臣尽数被俘,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眼前不肯行方便,到后方知是与非 。
重耳的流亡记,如同把人性放大化,不难看出,那些有作为的君主眼光是长远的,行事亦是脱俗不凡 。在春秋乱世,仁义成了称霸诸侯,令人信服的关键 。不仁不义的人最终会招致其他国家的征伐,多行不义必自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