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的作品有何特色?简介其人物轶事及评价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生于重庆万州,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
创作特色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 。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 。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
在诗歌方面,何其芳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何其芳散文别具风格 。
思想观点
在何其芳看来,做学问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方法,是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具体学术研究领域的应用,他一再强调,学术研究方法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方法 。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何其芳非常重视占有和掌握资料,通过占有和掌握资料,尽可能详细和周密地了解课题的历史和现状 。例如,前人有些什么重要的、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存在着哪些局限,以及进展到什么程度,水平如何,难点何在,等等,他都要了解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进行研究的着力点,最终获得创造性的实绩 。以对屈原的研究为例,他讲,这并不是他非常熟悉的领域 。为尽可能详细地占有资料,了解屈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他阅读了能够找得到的古往今来的全部《楚辞》的注本,特别是文学所图书馆馆藏的屈赋注本 。
何其芳认为,从事文学研究必须要有广博的学识,不仅要广博,而且要扎实 。因此,他主张读好书,多读书 。
何其芳读书,有做批注的习惯,许多很重要的思想见解,就批在他自己的书上,它们大部分没有被系统地整理过 。整理这些批语,不仅对于何其芳研究,就是对于更广的意义上的文学研究,也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从文化视野上来看,何其芳学术研究所关注的领域,也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 。在他留下来的学术遗产中,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以1956年写的长达8万余字的《论〈红楼梦〉》为代表 。在这篇论文中,他不仅对《红楼梦》作了全面的精细的思想分析和艺术分析,对其中一些主要的人物给予了准确的评价,对当时与以往红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市民说"的问题,后四十回的真伪问题等,都经过缜密的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而且,通过对这部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的研究与评价,充分而全面地展示了何其芳的才情与学力、学风和品格 。
人物轶事
现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家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国文老师将"永"改为"其",成为何其芳 。这一字之改,使名字大放光彩,由一个十分俗气的名字,变成一个内涵隽永的美名 。将"永"改为"其"名字起了两大变化:一是变九、名分档为连姓取名,扩大了名字的容量,丰富了名字的内涵;二是变三个实词为两实一虚,虚实相生,使名字充满了生机,跳荡着情感,升腾着热浪,具有感人的力量 。何其芳--多么芬芳,多么美好,多么令人陶醉啊!名字散发着诗意,洋溢着浪漫情怀,真是不可多得的佳名 。何其芳不负重望,后来成为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使"名副其实",美名远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