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北伐军最后悲壮的一战:揭冯官屯之战

1854年4月29日,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林凤祥、李开芳带领下,冲破重围,自阜城南下,于5月5日攻克连镇 。为接应北伐援军,李开芳又与林凤祥相商,于5月28日统带630余名骑兵南下,次日占据高唐,在高唐与胜保为首的清军相持9个多月 。1855年3月7日,僧格林沁攻克连镇,北伐军主力覆灭,旋奉命“带兵驰往高唐督办军务” 。李开芳又于3月17日夜率余众300余人自高唐突围而出 。太平天国北伐战争进入最后的阶段 。
网络配图

自高唐突围后,太平军直奔东南而去 。僧格林沁亦整队穷追 。途中,太平军打听到茌平冯官屯粮草甚多,遂一鼓而进,向屯内发动攻击 。当地地主武装企图抵挡,但经不住太平军的锐利攻势,武监生邹桂林等执械阻挡,先后被杀,太平军乘胜占领了冯官屯 。鉴于该屯不仅确实有粮,而且还有城堡,加上后面官兵追赶甚急,太平军遂决定在此据守,进行最后的抵抗 。
冯官屯距高唐州城45里,距茌平县城18里 。“屯内富室之居高楼大厦,缭以墙垣,皆砖石为之”,“十分坚固,炮不能入” 。太平军占据该屯以后,迅速“用各种大木器周围堵住”,“内掘陷坑,排列枪炮,守御极严” 。僧格林沁率领清军“追至屯外,用马步队圈围” 。太平军见官兵近前,即放枪炮 。僧格林沁只得率部在屯外“环圩筑堤、扎望楼以围困之” 。
3月19日,僧格林沁即以优势兵力向太平军发动猛烈进攻 。官兵蜂拥而前,很快由屯西攻入村内,双方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斗极为惨烈 。太平军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浴血奋战,杀伤一批清军 。但太平军伤亡亦重,终以敌众我寡,被迫放弃西面两村,退守冯官屯东南一隅,继续抵死抗拒 。
【太平天国北伐军最后悲壮的一战:揭冯官屯之战】3月22日,清军从高唐将大炮运到,遂向冯官屯轰击,轰倒楼房数座,太平军伤亡多人 。当时,李开芳将作战指挥部设在地主邹振岐家,而邹振岐早已逃出冯官屯,并令其子邹湘皋往僧格林沁大营报告李开芳所在位置,于是“官军以巨炮轰击,仓箱尽毁”,以致太平军无所得食 。从此,太平军粮草渐渐缺乏 。其后,僧格林沁更是屡令官兵向村内轰击,致使“村内房屋,皆被击塌” 。在这种情况下,勇敢机智的太平军将士们,“因房屋不能栖止,在村内挖掘地壕,盘旋三匝,可由地下通行”,然后又在壕沟中挖掘地窖,“以避枪炮”,且资住宿 。在窖外,又遍挖小孔,“伏于地下向外瞄视”,若官兵来攻,即向敌开枪”,故能击敌而不为敌所击 。李开芳甚至还利用所挖地道,对付清军炮队,将僧格林沁“炮台轰倒,击死炮队弁兵多名” 。
网络配图

3—4月间,官兵连日进攻,屡屡受挫 。太平军区区数百人,打起仗来却异常英勇顽强,官军每次进攻都是丢下一批尸体,大败而回 。这一切简直使僧格林沁束手无策,更生怕旷日持久而重蹈胜保被革职问罪的覆辙,在万般无奈情况下,僧格林沁又重演水攻连镇的故技,僧格林沁下令“沿河筑堤”,以便开渠引水入屯 。由于“运河势低,冯官屯地高”,僧格林沁“先将四周筑墙,外挖宽沟,挖壕之土,加培内墙” 。僧格林沁征集民夫,“沿道筑堤”,开挖渠道,“自东昌三孔桥起,至冯官屯石桥止” 。此沟口宽五六米,底宽2米有余,深约2米,长达123华里,费时逾月,用去52000余贯钱,至4月19日完工,即引运河水入壕 。僧格林沁更飞速调集民夫2000人,用水车巴斗将水灌入墙内,墙外仍筑土墩,排列枪炮,“令兵勇站立瞭望”,“加意防范”,以防太平军“突出挖墙倒浸” 。“自水灌入壕后,将贼偷挖地雷多处均冲塌陷 。”从此,北伐太平军的斗争,便进入了最艰苦、最悲壮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