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军力规模怎么样?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战国时期的军队数量 , 大家可以研究当时战国时期的军队数量对现在有没有借鉴意义 , 有没有超前思维或者观念 , 那现在开始阅读吧!欢迎在下方积极评论留言 , 欢迎吐槽 。军队数量的进一步扩大 , 战国时期 , 郡县制开始在各国普遍推行 , 尤其是秦国 , 在商鞅变法之后基本上在多数疆土上实行了郡县制 。随着对地方管理的强化和领土的不断扩大 , 各国的兵员数量和军事力量进一步扩大 , 从春秋时期的十万级别的军队数量 , 上升到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庞大的军队数量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一时期各国的正式的武装力量由正规作战部队、地方武装力量和后勤保障人员构成 。正规武装部队由朝廷掌握 , 由国君指派将领统属 , 用于攻城和野战 , 而地方的部队由地方上的县尉之类的军事官员管理 , 用于城池防御 , 戍守边关 。而后勤保障部队 , 一部分编组进正规武装 , 用于日常性的后勤保障 , 而一旦战争规模扩大 , 局面僵持不下成为消耗战、拉锯战的时候 , 更多的人员将被编入这一部队成为临时性的后勤给养供应力量 。龚留柱说:《吕氏春秋用民》吴起之用兵 , 不过五万 , 万乘之国 , 其为三万五万尚多 。
这反映出战国早期的特点战国中期用兵的一般规模是十万如战国晚期 , 由于武器的改进、兵种的变化及防御工事的加强 , 兵员激增晚期用兵都在二十万以上 。”袭先生认为战国早期用兵的规模是三万至五万人 , 而战国中期发展到十万人的规模 , 晚期至少为二十万人以上 。就现存的反映战国时代的情况的材料来看 , 《战国策》较多地保留了战国中晚期的各国军力大致的情况 。尽管《战国策》为纵横家说 , 作者并非一人 , 成书也不在一时 , 是西汉时期刘向编订的 。
但是《战国策》中大量保存了战国时期的社会信息是可以确定的 , 1973年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有一部分类似今本《战国策》 , 整理计27篇 , 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 , 马王堆汉墓为西汉中期前段的墓葬 , 从时代来看 , 这一时期就已经集结成书 , 内容较为完整的《战国纵横家书》 , 从侧面说明今本《战国策》绝非向壁虚造或荒诞不经之言 , 纵横家的言论可能确有一定地夸大之处 , 但是纵横家辩论之士在论述各国基本军力情况的时候 , 大体是符合当时的各国的基本情况的 , 因为各国的军事力量在当时并非秘密 , 为取信于各国君主 , 纵横家的引述也绝不会毫无根据 。
同时 , 就春秋晚期的情况来看 , 主要诸侯国的军力规模当在10万人这一级别上 , 而到了战国中期以后各国军力规模都能达到数十万之多 。春秋时代的一国之军 , 也至多就相当于战国中期以后一个方面军的兵力 。战国时代的战争目的己经转变为灭国吞并之战 , 各国相互警惕 , 一个方向上的战争不会动用一国的全部军队 , 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军队在国内充当后备部队以防其他国家趁火打劫 。《战国策赵策三》:“单闻之 , 帝王之兵 , 所用者不过三万 , 而天下服矣 。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 , 此单之所不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