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的姬姓诸侯国:曾国是现在的哪里?

曾国,是周王(成王或康王)分封给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即南宫括)之子、周朝宗室曾谏的封国 ,周代姬姓诸侯国,史书称为随国 。大约存在于西周成康时期至战国末期 。后世推测,立国之初的曾国是周王朝在江汉地域控制铜资源运输的重要据点和遏制楚国等南蛮扩张的重要诸侯 。按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曾国在楚国兴起的过程中沦为盟国和楚国的保护国,吴王阖闾伐楚,攻破占领楚都城郢后,楚昭王逃到"曾"国,吴军追来,楚昭王被曾国保护 。战国时期,曾国仍然保留独立性,延续至战国末期 。
曾国不见于传世文献,由最新的随州叶家山晚商西周墓地的研究发现,西周早期的曾国仅存于随州的漂水流域,但随着鄂国被周的消灭,曾国迅速扩展至汉北及河南新野一带,成为替代鄂国的汉东第一大国 。
综合历次考古发现来看:西周早期的有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两周之际的有荆门京山县苏家垅曾国墓地,春秋早期的有襄阳郭家庙擂鼓墩曾侯墓, 战国时期的有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还有随州文峰塔发现的春秋时期的曾国,可以认定的确有一个曾国一脉相承 。
从西周初期到战国中期,跨越700多年的曾侯墓葬群,分布在河南省南阳市、湖北省随州市、襄阳市、荆门市等地区,可窥见历史上曾国(随国)所控制的区域 。
曾国的故城遗址在今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 "曾"名称起源的历史较为久远 。关于"曾"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辞《掇续》六二的"左比曾"的铭文,另有"安州六器"中的铭文载:"王令中先省南国,串(贯)行, 在 (曾)" 。
曾都区域内,夏商封建厉国,西周时期有厉、随、唐三国,均建都于此 。春秋桓公6年(公元前706年)所载"汉东之国随为大",说明曾(随)国成为统汉东诸国抗楚之盟主 。后楚于公元前569年灭厉(赖),公元前505年灭唐,战国末灭随,并厉、唐入随,以"随"建县,秦汉因之 。晋太康9年(公元288年)置随国,南北朝宋泰始5年(公元469年)升县为郡,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升郡为州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杨坚进爵为王,封地于随,领二十郡 。嗣后各朝为州,民国废州为县,是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地 。
近百年来,随州市的曾都区、汉水西岸的宜城、钟祥、武胜关的豫南,先后多次出土有"曾"铭文的青铜器,如"曾侯仲子父鼎"、"曾子仲鼎"、"曾侯白戈"、"曾姬无血 "、 "曾都尹法之行 "、"曾孙法之鼎"等 。1978年春夏,曾都区城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系列编钟,震动了全国史学界和考古学界,专家们通过对这些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以及史料进行研究和考证,得出了"曾随合一"的结论,即在2400年前,以曾都区为中心的汉东地带的"随"国即"曾"国,随州城为曾都 。
曾都区历史悠久,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而被称为我国农耕文化发祥地;因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古墓大型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而被誉为东方古乐之乡 。从1961年起,境内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砍伐石器工具是"长江流域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三里岗镇冷皮垭遗址是江汉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城东西花园遗址被定为"独立的文化类型" 。
【周代的姬姓诸侯国:曾国是现在的哪里?】考古证实,西周早期曾国政治中心就在今湖北随州
随州叶家山墓群的考古发掘证实,西周早期曾国政治中心就在今湖北随州 。从铜器出土范围看,西周早期曾国并不大,似应仅局限于随州的漂水流域,但随着鄂被周的消灭,曾国迅速地扩展至汉北及河南新野一带,成为替代鄂国的名符其实的汉东第一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