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来的?由周穆王与西王母共同开辟的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公元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以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今河南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中国的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
一般认为,是西汉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成功将东西方之间的珠帘掀开,使各国的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他开通的道路,来往不绝,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因此,人们通常把丝绸之路开肇者的桂冠,戴到了出使西域的张骞头上 。
经过对有关史料的分析,我以为,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是还早于西汉张骞一千多年的周穆王姬满以及与他做成第一次丝绸交易的西王母 。周穆王用所携带的丝绸换取了西王母给予的狩猎权 。周穆王在西域进行了三个月的狩猎活动,拉回周室的皮毛大约有一百车 。而他付出的丝绸,最多不超过八车 。
周穆王,是西周的第五代君王,姓姬名满 。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王,他曾率部西巡至西王母部落的行踪,记载于古籍《穆天子传》中 。只是由于后人加油添醋,又附会了不少美丽的想像于其中,使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瑶池相会变得具有神话色彩了 。其实,我更相信,洗去附会的神话,历史上是真有其事的 。唐朝大诗人李商隐曾作诗曰:“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虽然李商隐作此诗有隐讽当朝的意思,但却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周穆王与西王母的故事流传之广 。
在《穆天子传》流传之前,《史记·周本纪》中就有了周穆王西行的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巡狩,见西王母 。”东晋学者郭注释:“西王母者,西方一国君也” 。《左传·昭公十二年》中说:“昔穆王欲肄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之迹 。”以至“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 。” 为了阻止穆王西行,祭公谋父作《祈招》诗,但穆王不听,仍肄心西行 。《史记·赵世家》对穆王西行记载得更为详细:“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 。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 。”这就是周穆王乘八骏御辇,西行至西王母国,见了西王母“乐之忘归”的故事 。能令周穆王乐而忘归的人,一定是一位令人沉醉的美丽夫人 。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今河南汲县有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盗掘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 。因此,出土一大批竹简,通称“汲冢竹书”,竹简长二尺四寸(古尺),每简四十字,用墨书写 。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来,两书合并为《穆天子传》 。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本十分重要的史书:《竹书纪年》 。
这部书记载:“至于西王母之邦,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 。………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上 。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 。虎豹为群,与鹊于处 。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天子遂驱升岩石,乃记其迹于岩石之后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 这里详细记载了周穆王驾八骏御辇,西巡至西王母的国土,西王母在瑶池畔大摆酒宴,款待周穆王的情况 。席间,穆天子与西王母饮酒赋诗,西王母用委婉动听的吟唱,与善唱的周穆王用歌声对话 。对歌起舞,情投意合,所对之歌称为《瑶池对歌》 。西王母先歌云:“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所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穆王听后吟唱:“予归东土,和洽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西王母接着吟唱:“徂彼西土,爰居于野 。虎豹为群,于鹊与处 。嘉命不迁,我惟帝女 。彼何世民,又将去子 。吹笙鼓簧,中心翔翔 。世民之子,唯天之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