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海令在史书上是什么样的清朝政府是怎么记载这件事情的

史书记载
康熙元年二月广东迁徙沿海居民,清廷派科尔坤、介山二大臣巡视海疆,“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 。于是麾兵折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民” 。
康熙二年“华大人来巡边界,再迁其民” 。
康熙三年春月,续迁番禺、顺德、新会、东莞、香山五县沿海之民” 。“初立界犹以为近也,再远之,又再远之,凡三迁而界始定 。”
当时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 。民死过半,枕藉道涂 。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也就是迁的时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过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 。
迁的同时,就是烧 。“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 。而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曰:‘无资寇用 。不仅烧房子,杀人民,就连树木青草也不放过“当播迁之后,大起民夫,以将官统之出界,毁屋撤墙,民有压死者 。至是一望荒芜矣 。又下砍树之令,致多年轮囷豫章、数千株成林果树、无数合抱松柏荡然以尽 。……三月间,令巡界兵割青,使寸草不留于地上 。”
康熙七年正月奉文,着南北洋百姓砌筑界墙,从江口至枫亭 。墙阔四尺,高六尺,每户计筑二丈一尺 。界口起了望楼一座,遇海另筑界堤 。”
“关于沿边设兵戍守的堡塞,福建称之为寨、墩,广东称之为台、墩 。大致情况是:‘界畛既截,虑出入者之无禁也,于是就沿边扼塞建寨四,墩十数,置兵守之 。城外乡民按户征银,照丁往役 。……一寨之成,费至三四千金,一墩半之 。拷掠鞭捶,死于奔命者不知凡几矣 。’‘寨周阔百六十丈,墩周阔十丈不等” 。“五里一墩,十里一台,墩置五兵,台置六兵,禁民外出’ 。
屈大均《广东新语》说广东省的情况,“东起大虎门,西迄防城,地方三千余里,以为大界 。民有阑出咫尺者执而诛戮 。而民之以误出墙外死者又不知几何万矣 。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
阮旻锡《海上见闻录》中说“上自辽东,下至广东,皆迁徙,筑短墙,立界碑,拨兵戍守,出界者死,百姓失业流离死亡者以亿万计” 。
这一政策实施了二十多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康熙的统治之下,如果说开头几年,和康熙没有关系,那么剩下的时间,以及其间的一些强化措施,康熙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迁海令在史书上是什么样的清朝政府是怎么记载这件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