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晚年为何处处受到乾隆的打压

乾隆十三年,这一年三朝元老张廷玉受到了为官47载第一个处分,虽然这个处分并不算大“罚俸一年”,但是这个常见的“较轻”处分,足以让张廷玉惊出一身冷汗 。
处分张廷玉的原因是这样的,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身边发生了一件大事儿,乾隆皇帝一生挚爱的结发之妻孝贤皇后不幸病逝 。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变,让表面上看似无大恙的皇帝,内心发生了巨大之变化,只可惜很多人并没察觉皇帝的心理变化 。皇后去世,照例翰林院负责编写皇后的祭文 。虽然这篇祭文从起草到形成成稿交给皇帝审阅之时,已然经过了多次检查,但是依然没能够逃脱掉吹毛求疵的皇帝的“法眼” 。乾隆皇帝认为“泉台”一词用于寻常人家可以,以皇后之尊贵怎能用这样“粗陋”之词?因此,翰林院从上到下被皇帝处分个遍,负责翰林院的老臣张廷玉也没能够幸免于难 。
图1 张廷玉(1672年—1755年)
对于张廷玉这个处分,横向比较,确实不值一提,因为这次葬礼倒霉的人之多和处分之重前所未有,翰林院的刑部尚书阿克敦就因为满汉翻译问题出了点纰漏,被乾隆皇帝拟罪“斩监后” 。但是纵向比较对于张廷玉来说问题就严重了,这是他自康熙朝为官至今47载受到的第一个处分 。以张廷玉为官之敏感性,不难察觉出朝野即将来临一场“大地震” 。
其实,张廷玉早在此之前就已经察觉到了皇帝开始有意针对自己 。在乾隆十年之时,一直与自己分庭抗礼,同为雍正皇帝器重的满洲大臣鄂尔泰病逝,显然朝廷的元老级人物只有张廷玉一人了 。乾隆皇帝第一反应就是迅速提拔自己心腹,同样年轻的满洲政治新星讷亲,以“满汉同列,以满为尊”之名义,将讷亲之列班排在张廷玉之前 。搞得讷亲自己都不好意思,赶紧上书请辞,说明凭借自己的资历怎么能排在三遍元老之前?但是,乾隆皇帝还是委婉的拒绝了讷亲之请,坚持让讷亲排名靠前 。这明显是对张廷玉的打压 。
图2 乾隆皇帝和他的护卫(画报)
这些信号都让张廷玉感觉自己是到了想方设法全身而退的时候了 。张廷玉明白,鄂尔泰虽然与自己过不去,但是唇亡齿寒 。鄂尔泰一死,讷亲等年轻权贵不足以遏制自己,所谓树大招风,自己必然成为众矢之的,自己很容易会被皇帝重点“盯”住 。所以,受到处分的张廷玉决定打辞呈告老还乡 。
可惜乾隆皇帝并没有同意张廷玉的请求,理由是张廷玉受雍正皇帝厚恩,死后要配享太庙,这么高的荣誉怎能提前退休?言外之意,你张廷玉得为爱新觉罗家族干到死才行 。这次请辞没能成功,只是谁也没想到,这成了张廷玉晚年厄运的开始 。
张廷玉确实是大清王朝官场上的神话,这除了个人能力出众之外,他自己还有一些为官“诀窍”之道,其中一条就是:不图好虚名 。就是自己无论做了什么都不争论功劳,功劳都是皇帝的,自己就是皇帝的助手而已 。所以,翻阅大清王朝历史典籍很难发现有张廷玉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至关重要之话的记载 。然而,晚年的张廷玉还是在名誉上栽了跟头 。缘由还是在“死后配享太庙” 。
图3 张廷玉 书法手稿
“配享太庙”对于张廷玉这样的文臣来说,那简直就是天大的荣誉,为了保住这荣誉张廷玉干了一系列的蠢事 。年老力衰的张廷玉一再请求退休,乾隆皇帝一想,这老爷子勤勤恳恳为我爱新觉罗家族奉献这么多年,同时也是自己的老师,恻隐之心就同意张廷玉的哀求,也想就此成就一段君臣和谐之佳话 。
张廷玉接到退休消息先是高兴,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安徽老家,但是接下来他就不安定了 。他担心那些追随鄂尔泰之人在皇帝面前进献谗言,让自己“配享太庙”的事泡了汤,于是他竟然豁上自己的老脸去求皇帝写一份“保证书”,保证会让自己身后的名誉 。这简直是荒唐至极之举,乾隆皇帝很不高兴,因为自己从来没说过要剥夺张廷玉的名誉?当然还是本着送佛到西,乾隆皇帝给他写了保证书 。乾隆皇帝本以为第二天早上,张廷玉会亲自来叩谢皇上恩典,然后顺水推舟,成全了张廷玉,让他衣锦还乡 。然而,张廷玉竟然让自己的儿子来代替自己谢恩 。对于乾隆皇帝来说,这是对自己的藐视 。乾隆皇帝愤怒的要求军机处拟定谕旨,让张廷玉“明白回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