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生的子女去了哪里?把13个子女送出国留学,他没猜到最后的大牌竟是苏联

浙江舟山中学有座“思刘堂”,这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教学楼,迄今仍保存完好 。
作为这一百年老校的标志性建筑,它所纪念的正是定海公学(舟山中学前身)的创办人、民国年间的实业巨子刘鸿生 。
刘鸿生曾说,我这一生,最自豪的就是办企业和教育子女 。对其而言,办企业固然是有目共睹,而就教育而言,刘鸿生也颇有自己的想法 。
早年时,刘鸿生追求苏州燮昌火柴厂老板叶世恭的千金叶素贞,最开始叶家不同意,好在叶小姐十分坚贞,非刘鸿生不嫁,这场恋爱可可谓是轰轰烈烈 。
婚后,刘鸿生与叶素贞一生诚爱,后者为他生了8个儿子、3个女儿,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了 。
此后,刘鸿生纳了两房妾并各添一子 。由此,刘鸿生一生共13个子女 。
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刘鸿生对子女的教育极其重视,他的13个子女全部被送出国留学,花再多钱也在所不惜 。
在儿子当中,4个留美、4个留英,另两个留日;3个女儿则分别留学美、英、日 。
在专业上,刘鸿生也是根据子女们各自所长,安排儿子们学经济、法律、银行、管理、工程、会计、机械等专业,而女儿们则学家政、营养等专业 。
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将来他们回国,可以管理不同的企业 。
子女学成回国后,刘鸿生并不是把他们提到高层,而是一律下基层,在刘氏企业不同行业的公司里从小职员的位置上开始做过 。
譬如长子刘念仁,进大中华火柴公司;四子刘念智,进中华码头公司;八子刘念信进入章华毛纺织厂等等 。
【刘鸿生的子女去了哪里?把13个子女送出国留学,他没猜到最后的大牌竟是苏联】有一次,其四子刘念智从英国留学回来 。不久,刘鸿生让他去矿场考察,设计一套成本会计制度 。
他特别交代说:“你到矿场的第二天,就必须下井 。以后每天坚持下井几小时,这一点必须做到 。”
还有一次,在毛纺织厂当技术员的八子刘念信与厂长发生争执 。
刘鸿生知道后,立即将他召来责备道:“你在厂里必须遵守厂里的制度,必须尊重厂长的意见,我不许可你在厂里摆小老板架子 。”
好在其子女们也都理解父亲的苦心,他们大多认真地从基层做起,以熟悉情况、积累经验;同时,也在基层工作中体察艰苦,锻炼自立能力 。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鸿生的子女无一骄奢、庸碌,这不得不说是刘鸿生不惜工本、苦心教育的成果了 。
刘鸿生经营事业的时候,其信奉的哲学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因此,他开办了很多企业,东方不亮西方亮,以多求稳 。
在子女的教育方面,刘鸿生也同样如此 。
为应对不可测的未来政局,他将子女分别打发到各个强国留学,不管未来对中国的争夺是英美胜,还是日德胜,总有能和列强打交道并说得上话的后人 。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将来不管哪一国的势力来统治,我总有我的子女出来应付局面 。我将不惜工本让你们学成世界上最有用的学问,回国以后,可以分别负责经营我的企业 。”
但可惜的是,刘鸿生只猜对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尾,最后的大牌竟然是苏联 。
49年后,已前往香港的刘鸿生最终决定留在大陆 。1956年社会主义工商业大改造中,刘氏企业全部实现“公私合营” 。也就在当年,年69岁的刘鸿生去世 。
去世前,他特别告诫后人:
“定息可以分取,但不要多取,每人至多拿几万元,拿多了对你们没有好处 。其余的全部捐献给国家,这也是我最后的嘱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