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至北宋初年大将宋朝开国功臣王审琦简介

王审琦(925年-974年),字仲宝 。其祖先是辽西人,后迁居洛阳 。五代至北宋初年大将 。
初在后周太祖郭威帐下,随其平定河中之乱,因功任厅直左番副将 。广顺年间,历任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 。后随后周世宗柴荣北伐刘崇,南征淮南 。后历任东西班都虞候、铁骑都虞候、本军右第二军都校、勤州刺史、散员都指挥使、控鹤右厢都校、铁骑右厢都校、殿前都虞候、睦州防御使 。与赵匡胤等结为“义社十兄弟” 。入宋任殿前都指挥使、泰宁军节度使 。从宋太祖征讨李筠、李重进,历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武成军节度使、前军部署 。建隆二年(961年),交出兵权,出京任忠武军节度使 。开宝二年(969年)后,历任御营四面都巡检、镇守许州、同平章事 。
开宝七年(974年),王审琦去世,年五十 。追赠中书令、琅琊郡王 。后加封秦王,谥号“正懿” 。
人物生平
【五代至北宋初年大将宋朝开国功臣王审琦简介】初仕后周
王审琦的祖先是辽西人,后来迁家到洛阳(今河南洛阳) 。后汉乾祐初年(948年),隶属郭威(后周太祖)帐下,王审琦禀性纯谨,甚得郭威信任 。跟从郭威平定李守贞,因功署任厅直左番副将 。广顺年间(951年-953年),历任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跟从后周世宗柴荣征伐北汉刘崇,拼力死战立下功劳,升任东西班都虞候,改任铁骑都虞候,又转任本军右第二军都校 。柴荣召禁军诸校在苑中宴射,王审琦连连射中,周世宗很欣赏他,大加赏赐 。不久兼任勤州刺史 。
随征淮南
周世宗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曾攻下,诏令由郭令图兼任刺史,命王审琦及司超以精骑攻城,一晚上便攻下来,擒获舒州刺史,获得铠仗等军中装备数十万 。郭令图入城后,王审琦等人就去救援黄州,几天后,郭令图被舒人赶走 。王审琦选择轻骑连夜暗中出发,天明时到舒州城下,大败舒人,郭令图得以回到治所 。周世宗嘉奖他,授任为散员都指挥使 。
王审琦又在紫金山大破南唐军,王审琦率先登城,身中流矢,转任控鹤右厢都校,兼任虔州团练使 。周世宗围攻濠州,王审琦率领敢死队数千人攻拔敌人的水营,夺取月城,濠城于是投降 。
攻楚州时,任南面巡检,城池将被攻陷,王审琦料定淮人一定逃遁,设下埋伏等待敌人 。不久,城中敌兵果然凿开城南门溃逃,斩敌数千人,俘获五千余人,献给皇帝行营,周世宗赐给他玉带、名马、绵彩数百匹 。淮南平定后,改任铁骑右厢都校 。又跟从周世宗平定瓦桥关,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升任殿前都虞候、兼任睦州防御使 。
入宋为官
宋太祖赵匡胤成为皇帝之后,因有“翊戴之勋”,擢升为殿前都指挥使、兼任泰宁军节度使 。跟从宋太祖征讨李筠,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被飞石击伤,宋太祖亲自问伤 。泽、潞平定后,改任武成军节度使 。李重进叛乱,辅助石守信为前军部署讨伐他 。
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王审琦被迫交出兵权,出京任忠正军节度使 。在地方做官八年,为政宽简 。辖区内邑令因罪停任他的录事吏,幕僚认为邑令不先征求节度府意见,请求治他的罪 。王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断县里政事 。现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任藩镇,而辖区内邑宰能斥去奸狡官吏,实在令人高兴,哪里需要治他的罪呢?”听者叹服 。
五十而终
开宝二年(969年),跟从宋太祖征讨太原,担任御营四面都巡检 。开宝三年(970年),改任忠武军节度使,赐给住宅,留居京师 。宋太祖曾经召王审琦宴射于禁苑,连连中的,宋太祖赐给他御马、黄金鞍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