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众多黑科技的中国四大古船,有些技术至今仍被应用于船舶

西方的大航海时代 , 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 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中国航海的辉煌历史 , 莫过于郑和下西洋了 。其实 , 中国古代对航海的贡献不止于此 。古人先后发明了多种船型 , 其中四大古船 , 集合了众多黑科技 , 是水上运输、捕鱼谋生和近海作战的主力船型 。
【集合众多黑科技的中国四大古船,有些技术至今仍被应用于船舶】出现最早的是沙船 。公元前525后 , 吴军攻楚 。双方在长岸(安徽当涂西南)爆发激战 , 楚军主帅司马子鱼战死 , 楚军反击 , 缴获了吴军旗舰“余皇” 。吴公子光见状 , 事先安排熟悉水性的吴军士兵 , 潜伏在水中 。晚上 , 吴军高呼:“余皇 。”潜伏的吴军一呼百应 , 楚军骚乱 , 吴军乘势掩杀 , 楚军大败 , 吴军重新夺回了“余皇” 。
图1 沙船是中国古代用于航海的一种防沙平底木船
“余皇”是春秋时期吴国水军装备的大型战船 。船体宽大 , 船身有三层船舱 , 外观似楼 , 有“楼船”之称 , 这就是沙船前身 。经过不断的改良 , 在唐代时 , 江苏崇明出现了一种平底海船 。沙船大小不同 , 载重不一 , 小型的200吨 , 中型的500吨 , 大型的1200吨 。郑和下西洋时 , 就有大型沙船的身影 。
沙船艏艉方正、底部扁平 , 甲宽舷低 , 这一特殊结构 , 使它具有适航性好、吃水浅、载重量大 , 安全性高等特点 , 能在江河湖海广泛应用 。在清代道光年间 , 全国总共有沙船上万艘 , 仅上海就占总数的一半 。
沙船的表现出众 , 也存在不足之处 。由于船底扁平 , 造成航速较慢 。经过实践摸索 , 船工对沙船进行了技术改造 , 在船艏加装梗水木、船腰增设腰舵、船艉加挂太平篮 , 实现全风向航行 。在七级大风下 , 沙船依然平稳行驶 。此外 , 沙船穿浪能力不足 , 削弱了它的远洋能力 。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三月 , 由九百艘沙船组成的元朝艘队 , 在攻打日本途中遭遇台风袭击 , 元军损失惨重 , 这次失利与沙船的先天不足很有关系 。
图2 福船的模型
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 , 一艘名为“耆英”的中国帆船 , 历时两年 , 从香港出发 , 经好望角 , 沿美国东海岸 , 到达英国 , 创造了中国帆船远洋航行的最远纪录 。“耆英号”以福建、浙江一带的海船为蓝本设计 。这种海船始于宋元时期 , 采用单龙骨 , 下尖上宽 , 艏艉高翘 , 以福建制造的质量最好 , 因此称为“福船” 。
福船有两大特点:一是特有的双舵设计 , 能够在远洋近海操控自如 , 进退便利 。二是采用水密隔舱技术 。这种技术是将船舱分隔 , 互相密闭 。这么做一方面便于装御管理 , 另一方面提高了福船的生存能力 。即使有一两个水密舱进水 , 只需进行针对性的修补 , 不会对福船整体造成影响 。
图3 《筹海图编》中的福船
郑和下西洋时 , 宝船是船队的主体 , 长146米 , 宽50米 , 吃水6米 , 排水量超万吨 , 船分四层 , 九桅十二帆 , 光船锚就重达数千斤 , 需要二三百人合力 , 才能启航 。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帆船 , 也是一艘超大号的福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