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产兴业中诞生的家族财阀有哪些他们分别是谁

今天小编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殖产兴业中诞生的家族财阀 。明治政府于1870年12月设立工部省,负责经营管理从旧幕藩接收的、除军工企业外的一批工厂、矿山 。工部省开始实施殖产兴业,主要从事改造、扩大矿山,建筑铁路,经营电信、造船、制铁等事业,但对民间制造业很少予以关注 。岩仓使节团的欧美考察,使明治官员们深切地感受到,兴办近代企业是国家富强的根本之道 。考察团回国后,政府根据大久保的建议,1873年11月设立内务省,原属大藏、司法、工部省的劝业、警保等机构划归内务省 。大久保任内务卿,主管劝业和治安这两件最重要的大事 。大藏卿大隈重信和工部卿伊藤博文作为左右手,协助大久保推进殖产兴业 。
1874年,大久保提出了关于殖产兴业的建议书,一开头就明确指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有赖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在于人民是否勤勉于工业 。但寻其根源,无不依靠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把政府发挥积极作用视为殖产兴业、国家富强的关键,而政府的作用又主要在于引导、鼓励人民殖产兴业 。起初,民间尚缺乏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新旧企业仍以官营为主,但内务省的目的始终在于引导、推动私人投资 。1875年,大久保又提出“明确本省事业之目的”的建议书,要求内务省“不作外表之虚饰”,“专在厚殖民产,振兴民业” 。扶植三菱是明治政府扶植私人资本的典型事例 。三菱创始人岩崎弥太郎(1834—1885年)是土佐藩的下级武士,凭借结交权势人物和善于经营,在明治初年的大变动中,以经营海运起家 。
他的商号1873年改称三菱商店,后又称三菱轮船会社,在竞争中压倒了半官半民的邮政轮船会社 。1874年,三菱为出兵台湾从事军事运输,深受政府青睐 。当时海上航运是物资运输的主要途径,但沿岸海运和外贸海运均被外国公司所垄断,这也加剧了日本的国际收支赤字 。海运还与军事关系重大 。日本政府很重视发展海运业,夺回海运控制权 。为出兵台湾,政府曾购买13艘轮船给三菱使用 。1875年,根据大久保的建议,将这批船只拨归三菱所有,又将倒闭的邮政轮船会社的15艘轮船无偿交给三菱,还决定在15年内每年拨给三菱25万日元的经营补助费,并命令三菱开辟上海航线 。此时,三菱有轮船3艘,一跃而为日本的“海运之王” 。
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三菱大幅度降低票价和运费与美、英轮船公司展开不顾血本的竞争 。如三菱把横滨与长崎间的上等船票从30日元降到8日元,三菱到上海航线的4艘轮船因降价而一个月亏损2万日元 。如此竞争很快迫使美国的太平洋邮船公司退出,三菱获得政府的低息贷款81万美元,兼并了太平洋邮船公司的上海航线及4艘轮船 。接着又经过半年竞争,迫使大英轮船公司退出横滨至上海的航线 。三菱还开辟了至中国牛庄(在今辽宁省内)至朝鲜釜山的航线 。在国内的沿岸航线上,外国船舶几乎全被排斥 。1877年西战争中,三菱为政府军承担军事运输,获利122万日元 。至此,三菱拥有船舶61艘,职工2100多人 。
支持三菱仅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总的来说,政府致力于鼓励、帮助民间投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当然,由于缺乏经验,有的措施几乎没有成效 。70年代,有效的措施主要为以下几项:一是开办“模范工厂”,进行示范,提供经验,为民间工厂培训工人 。这一工作主要由内务省进行,设立了缫丝、纺纱、毛织、制糖等工厂,富冈缫丝所、爱知纺纱所的作用较为显著 。二是进行财政补助 。政府从正常财政支出、财政准备金和起业公债中提取一部分,补助民间企业 。此外,对工商业主要征收以酒税为主的消费税,1887年7月前免征所得税,1897年前免征营业税,这也是一项重大财政支持 。三是广设国立银行,拓宽融资渠道 。国立银行由私人出资,按国家的相关法律成立,起初仅4家 。1879年国立银行激增至153家 。1876-1880年,政府纸币流通额增加近2000万日元,而银行券流通额却增加了3200多万日元,融资渠道大为拓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