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坛最大绯闻:龚自珍与王妃偷情轰动京城

终清代一朝267年,文坛鼎盛,牛人辈出,但值得一提的满族文人却寥寥无几,在诗词方面有所建树的,也只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 。成容若就是大家熟知的纳兰性德,而与他齐名的女诗人太清春就是顾太清 。
顾太清,名春,字太清,本是满洲西林氏,因自幼父母双亡,由家在苏州的姑父姑母养大,所以随了姑父姓顾 。姑父是汉族名士,顾太清受其影响从小接受诗词教育,十几岁就成了闽秀文坛中的魁首 。
网络配图
一次,贝勒王奕绘来苏州游玩,在满族文人的宴席上见到了正值妙龄的顾太清 。奕绘也是个风流倜傥的文艺青年,因顾太清容貌秀丽,文采斐然,一见倾心,当即决定纳她为侧王妃,带回了京城 。
顾太清与奕绘情趣相投,感情极好,两人吟风弄月,朝夕相伴,还生下了一双儿女,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只可惜好景不长,婚后第九年,奕绘不幸病故 。顾太清华年失夫,孤寂可怜,每日每夜在书房里重读丈夫留下的诗词,打发无聊的时光和难消的思念 。
时间是最好的治愈师,顾太清慢慢从丧夫之痛中走出,恢复了与京城名士们的交往,聊诗词,说文学,寄情与文墨之中,太平湖畔的王府里也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与顾太清交往甚密的诗友中有一位就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大文豪龚自珍 。说起龚自珍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就是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作者 。
网络配图
龚自珍对同是江南人的顾太清很是欣赏,又当着一个叫宗人府主事的闲差,所以成了王府里的常客 。寡妇门前是非多,更何况是寡妇屋内呢?就在奕绘去世的第二年,发生了著名的“丁香花公案”,改变了顾太清和龚自珍两人的命运 。
这年初秋,龚自珍写了一篇《已亥杂诗》:“空山徒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 。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诗后还有一句注解:“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 。”太平湖畔距离贝勒王府不远处有一片丁香树林,花开时节,龚自珍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 。因为龚自珍是当时的大名士,所以他的这首诗也和其他诗一样很快在京城中传抄开来,也被有心人陈文述看到 。陈文述与顾太清是旧相识,素有过节,他从诗中读到了一些话外之音 。
“缟素人”很明显是指死了丈夫的顾太清,顾太清名春,“梦见城西阆苑春”梦见的也不是丁香花,而是顾太清 。龚自珍这不明摆着是和顾太清有了男女之情了吗?而就在此后不久,龚自珍又一首名叫《桂殿秋》的词传世,词曰:“明月外,净红尘 。蓬莱幽窅四无邻 。九霄一派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 。惊觉后,月华浓 。天风已度五更钟 。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扃几万重 。”陈文述把这首词解读为龚自珍与顾太清月夜幽会的写照,他还将两首诗词联系起来,加以注释,作为龚自珍与顾太清偷情的证据向外传播 。
网络配图
【清朝文坛最大绯闻:龚自珍与王妃偷情轰动京城】 顾太清和龚自珍都是京城文化圈里的名人,这种大型绯闻自然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流言蜚语此起彼伏 。最后,龚自珍被逼得无处安身,离开京城 。他这一走无异于间接承认了奸情,更是把寡居的顾太清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传闻彻底变成了事实,不容顾太清辩白 。紧接着,顾太清被赶出王府,流落市井,从此过着风餐露宿的穷苦生活 。
一场文坛绯闻“丁香花公案”真假难辨,彻底将一代女文人推入道德的万丈深渊 。问龚自珍与顾太清之间是否真的有男女私情,很难查实,但笔者认为,两个志趣相投的文人长期接触,互生爱慕也是情理之中,龚自珍借诗词吐露心声也是有可能的,只是在那个女子守贞洁的时代,这种事,就算只有内心悸动,而无肌肤之亲也是不被允许、不能接受的 。所以可怜那顾太清最后只能沦落到晚景凄惨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