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八旗的旗主是谁?和珅也得下轿磕头

王刚和张国立主演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这样一个剧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和珅竟然在兰州城的一家小饭馆被一位金爷狠狠地教训的一通,结果栽了一个大跟头 。这位金爷说了这样一句话,“恩,这就对啦 。就算我当街要饭,和珅他认出来了,也得下轿给我磕头啊!”这个金爷何许人物,竟然让权势滔天和珅吃了瘪?
我们来看看和珅拥有的头衔,“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议政大臣、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 。”
八旗制度,这个制度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太祖爷努尔哈赤创建的 。我们知道满洲人以前是渔猎民族,八旗制度就从狩猎组织发展而来,在发生战争的时候可以做到全民皆兵,八旗制度下的满洲士兵战斗力很强大 。后来,又增加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
八旗的最高长官是各旗的旗主 。在清朝初期,这些旗主的权力非常大,地位仅次于皇帝 。事实上,当时的皇帝本人也是旗主,只是最大的旗主而已 。满清早期的军国大事都需要皇帝和八旗旗主共同商议,共同裁决 。皇帝本人并没有乾纲独断的特权 。
八旗下属的基本组织单位叫牛录(汉语译为“佐领”),每个牛录有三百人 。牛录越多的旗,实力就越强,旗主地位自然越高 。比如最强的正黄旗拥有四十五个牛录,最弱的镶白旗只有十五个牛录 。
八旗的最高长官是各旗的旗主 。在清朝初期,这些旗主的权力非常大,地位仅次于皇帝 。事实上,当时的皇帝本人也是旗主,只是最大的旗主而已 。满清早期的军国大事都需要皇帝和八旗旗主共同商议,共同裁决 。皇帝本人并没有乾纲独断的特权 。
八旗下属的基本组织单位叫牛录(汉语译为“佐领”),每个牛录有三百人 。牛录越多的旗,实力就越强,旗主地位自然越高 。比如最强的正黄旗拥有四十五个牛录,最弱的镶白旗只有十五个牛录 。
【满洲八旗的旗主是谁?和珅也得下轿磕头】八旗旗主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第一代旗主是:正黄旗、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镶红旗旗主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他的两个儿子岳托、硕托;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镶白旗旗主杜度(努尔哈赤之孙);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镶蓝旗旗主阿敏(努尔哈赤侄子) 。
努尔哈赤晚年的时候,将自己的两黄旗分别赐给十二子阿济格、十五子多铎,并准备另赐一旗给十四子多尔衮 。这三人都是由大妃(地位相当于皇后)阿巴亥所生,所以许多史学家认为这是努尔哈赤打算将汗王(当时还没称帝)之位传给三兄弟中某一人的明显信号 。
不过,努尔哈赤去世后,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在其他几位旗主的拥护下,登上了汗王之位,并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 。当时多尔衮三兄弟年龄都还很小,根本无法和皇太极他们相抗衡 。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满洲的国本大事,还是凭各旗旗主的实力说话,无论努尔哈赤临终前是否留下了遗诏,都无法改变最后的结果 。
皇太极即位后,对八旗做出了一些调整 。他将两黄旗和正蓝旗都控制到自己手中,从而加强了皇权 。但此时各旗旗主的权力依然非常大 。
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突然猝死 。这时,八旗旗主再一次在满清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
当时,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正白旗旗主多尔衮都想争夺皇位,双方一度闹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 。最后在镶蓝旗主济尔哈朗的建议和其他旗主的附议下,一个原本几乎不可能和皇位沾边的人被拥立为帝,那就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后来的清朝顺治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