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国是蜀国建立的吗?为什么两国会不和

樗里疾于中原捷报频传时 , 秦国南面的蜀国和苴国 , 却掐了起来 。蜀国咱们之前曾经介绍过了 , 那这个苴国又是个什么国家呢?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 , 苴国曾经是蜀国的一个分封国 , 可是若干年以后 , 这个分封国却和蜀国玩儿起了独立 , 并且勾结常年和蜀国摩擦不断的巴国一起进攻蜀国 。这不 , 正当樗里疾横扫三晋的时候 , 这两个国家又掐起来了 。蜀国为了彻底消灭苴国 , 便派遣使者进入咸阳请求秦惠文王的援助 , 而苴国国君也不甘落后 , 同样派遣使者前去咸阳请求救援 。蜀国许给秦惠文王的好处是无数的金银财宝 , 而苴国许给秦惠文王的好处则是整个蜀地 。
所以 , 孰轻孰重是个明白人儿便能分得清 , 蜀国可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大麻烦 。可是现在有一个难题摆在了秦惠文王的面前 , 那便是究竟应该去攻占蜀国还是继续攻打东面的韩国 。因为樗里疾方面在中原打的很顺 , 如果继续攻下去的话 , 很有可能会一举拿下韩国 。而蜀地虽大 , 但太过贫瘠(当时的巴蜀之地可不像现在的四川那么富有 , 那是相当相当穷) , 拿下来也未必会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 所以 , 拿不定主意的秦惠文王汇集群臣于王宫 , 一起商议对策 。在会议中 , 分成了两派 , 一派是以张仪为首的官员(绝大多数) , 他们都赞成继续攻打韩国 。而另一派则是以司马错为首的官员(很少一部分) , 他们赞成先拿下蜀国 , 之后再进攻中原 。
张仪大家都已经十分熟悉了 , 那这个司马错又是个什么人物呢?他凭什么和张仪这样的政治大拿在朝堂上针锋相对呢?司马错 , 乃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八世祖 , 秦国少梁人 , 因为生在少梁(秦魏边境线) , 所以从小便和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 。司马错是个战争大师 , 其才能一点儿都不弱于樗里疾 , 甚至还要强于后者 , 要不是因为他太过于年少(生卒年不详 , 可是司马错一共辅佐了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的国君 , 所以现在的他一定是相当年轻的) , 函谷关之战的统帅就不一定是樗里疾了 。这两派在朝堂之上针锋相对 , 谁都不让着谁 , 张仪大声的说道:"我们秦国的战略路线早已经确定完毕!
那便是灭掉韩国 , 打通三川 , 之后以韩国为根据地 , 进军二周 , 声讨周君 , 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 名正言顺的灭掉楚国和魏国 , 到时候天下还有谁能阻挡咱们秦国统一的步伐?这正是称霸天下真正该做的事情啊 , 那蜀国是个神马东西?充其量就是个蛮子国家 , 是戎狄的同类 , 攻打蜀国 , 既劳民又损军 , 最后还得不到什么实际的利益 , 正所谓"争名要到朝廷 , 争利应去市集 。"而现在的三川和周王室就相当于市集和朝廷 , 这么好的地方不去争取 , 反倒要去夺取蜀地这样落后的地区 , 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张仪话音刚落 , 司马错却说道:"张大人此言差矣(张仪从魏国回来以后还没有被恢复为丞相)!
我听说 , 想要使自己的国家富强 , 那便一定要扩充它的领土 , 而想要军队强大的人 , 就必须先使百姓富足 , 想要真正的统一天下 , 就必须要将他的政策惠及天下 , 只有这三个条件具备之后才能真正的统一天下 。恕微臣直言 , 如果以统一天下为目标的话 , 咱们秦国现在的国土面积还是太小了 , 百姓过得也并不是那么富足 , 所以我希望先从容易的开始做起 。没错 , 蜀国是偏远国家 , 可此地尚未被开发 , 潜力无穷 , 值得我们拿下来 , 并且现在蜀地的国君昏庸 , 政策不明 , 局势混乱动荡 , 实是下手的最佳时机 , 拿下蜀国以后 , 既能够扩张我们秦国的地盘 , 还能够对蜀国大改造 , 进而创造无限的财富 , 到时候还有谁能是咱们秦国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