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崇杀了一个皇帝,一生都是给刘秀做嫁衣的命

自秦朝以来,中国历次朝代更迭,农民军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有记载最早的运动要数陈胜,吴广起义了,这场起义虎头蛇尾,却成就了刘邦和项羽,最后刘邦成功问鼎中原,建立大汉 。元末农民起义,有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各方势力,最后都给朱元璋做了嫁衣,建立了大明 。由于农民起义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滞后性,历史上最终成功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 。更多的农民起义是搅局者,沉重打击了王朝统治 。
最明显例子就是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忠,高应祥农民起义,虽然自己当了皇帝,却为皇太极,多尔衮进军中原,统一中国,建立大清扫清了障碍 。清末时期太平天国和捻军,沉重打击了大清统治,致使国外势力趁机入侵,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们今天要讲一个人,他是西汉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杀了一个皇帝,立了一个皇帝,即建立了朝廷,动摇了王朝统治,最后又给刘秀做了嫁衣 。他是谁?他就是樊崇 。
西汉末年,王莽纂汉后,急功近利,匆忙进行改制 。王莽改制极具超前意识,远远脱离西汉实际,“天田制”将土地收回国有,平均分配以及取消“奴隶制”触犯了大贵族和地主阶级利益 。“五均六莞”及“货币改制”严重触动了大商贾利益 。由于各项改制的失败,被解放出来的奴隶,没有得到土地,被沦为流民,饿死不计其数,王莽失去了所有阶层人们的支持 。致使,流民起义四起,最多达到几十支队伍,其中最大的两股势力是绿林军和樊崇领导的赤眉军 。
历次的农民起义都证明,如果有高人指导,就能成为朝代更迭的工具 。如果没有高人指导大多都会失败 。这两支队伍中,绿林军还有点目标和理想 。而赤眉军基本没啥理想,以土匪起家,打了无数次胜仗,最后也没有改变土匪的性质 。18年,樊崇在山东莒县聚众起义,一共一百多人,他为人仗义,作战英勇,富有谋略,军纪严明,很快就取得节节胜利 。随着声名远播,之前在琅邪海曲吕母起义的余部也纷纷加入樊崇部队,不久,逢安,徐宣,谢禄、杨音等人也率部纷纷投靠樊崇 。不到一年时间,樊崇领导的队伍就达到了几万人,这五个人成了赤眉军的主要功臣将领 。
樊崇领导的农民军,战斗力十分强悍把新朝王莽在华东,中原势力全部消灭掉 。为了避免混淆起义军和王莽官兵,樊崇命令自己的队伍,一律将眉毛染成红色,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赤眉军”,这是这支战无不胜的队伍,为击败王莽做出了最大贡献王莽新朝覆灭后,能力平平的汉室宗亲刘玄被拥立为天子 。在刘玄的招降下,樊崇率领几十万赤眉军投靠更始帝刘玄 。刘玄不是一个干大事的人,能力平平,一点远见谋略都没有,没有很好地利用这支当时最强大的农民军 。眼看王莽覆灭的情况下,竟然无端猜忌自己的大将 。封官列侯时,只给封号不给封地 。意想不到的是,刘玄开始背叛赤眉军,并派兵袭击赤眉军 。樊崇只要与刘玄决裂,刘玄这样做也是给自己挖好了坟墓 。
樊崇离开了更始帝后,为了生存,只能再继续地盲目掳掠 。更始三年,樊崇立了汉室宗亲刘盆子为皇帝,建立政权 。樊崇仗义,被任为御史大夫;徐宣识字,被任命为丞相,逢安左大司马,谢禄右大司马,杨因大司农 。更始三年,樊崇以三十万大军压倒性的优势攻克了长安,打败了更始帝刘玄 。刘玄被迫投降,最后被赤眉军杀害 。就这样,樊崇一个农民,立了一个皇帝刘盆子,杀了一个皇帝更始帝刘玄 。
【樊崇杀了一个皇帝,一生都是给刘秀做嫁衣的命】从整个中国农民起义对外来看,赤眉军的组织算是最好的之一 。从开始起义,政权建立,投降招安,这五个人始终没有发生内讧,更没有自相残杀 。反观,大清后期的太平天国,主要将领自相残杀真是令人唏嘘 。这主要归因于樊崇心胸宽广,为人宽厚,领导有方 。徐宣懂文化,有远见 。赤眉军在樊崇的带领下,打仗身先士卒,分配战利品先人后己,生活中强调以德服人 。毕竟是农民军,他们思想中压根就没有治国安邦的战略思想,这些人,只是为了吃饱饭,能够活命才铤而走险的 。这些赤眉军生活在一个平等,理想,真诚,更多的是侠义的友好氛围中 。当立了皇帝之后就不一样了,君臣之分,尊卑之分,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桎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