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时两广总督叶名琛曾在珠光路残害起义军

导读:珠光路位于北京路和德政南路之间 , 中间有文德路拦腰穿过 。珠光路建马路于上世纪20年代 , “珠光”二字得名于路旁的珠光殿 。旧时 , 珠光路一带虽靠近珠江 , 但却居于中心城市之外 ,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鲜有故事见诸历史 。
珠光路旧事要从清末说起 , 虽只有百余年 , 却演尽兴衰成败 , 历尽世事无常 。
珠光路位于北京路和德政南路之间 , 中间有文德路拦腰穿过 。珠光路建马路于上世纪20年代 , “珠光”二字得名于路旁的珠光殿 。旧时 , 珠光路一带虽靠近珠江 , 但却居于中心城市之外 ,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鲜有故事见诸历史 。
明清时候 , 这里成为广州城内外贸易必经之路 , 出现了咸虾栏、仓前直街等集市小街 , 周围逐渐热闹起来 。清末至民国初 , 反抗封建专治的英雄曾血溅此地 , 而林立的骑楼也为珠光路带来了商贸之风 。
时过境迁 , 骑楼破败渐淹没于现代化高楼之中 , 古巷旧迹消匿于民街小巷 。没有耀眼的古迹 , 没有璀璨的传奇 , 珠光路把旧事都藏在了砖瓦、屋巷之中 , 细细品味方知个中滋味 。
珠光路骑楼街
街巷名称透露身世
提到珠光路一定会被“珠光”二字吸引 , 很多人都以为定是珠玉宝石聚集之地 。据了解 , “珠光”二字得名于路旁的珠光殿 , 其中的珠光殿全名为珠光殿文昌宫 。如今 , 珠光殿文昌宫早已被拆除 , 具体位置尚且不知 。
今天的珠光路长约500多米 , 东西走向 , 位于北京路和德政南路之间 , 中间有文德路拦腰穿过 。除了这条主干道之外 , 珠光路还包括仓前直街、接官亭、炮房巷、咸虾栏等小街窄巷 。这些巷子大多颇具古韵 , 年久可追溯到清代 。
从北京路转入珠光路 , 沿马路右侧步行10多米 , 第一条巷子便是仓前直街 。仓前直街 , 顾名思义即是仓库前面街道的意思 。清朝 , 珠光路一带临近珠江 , 沿线水路多设有盐、米仓库 , 所以留下了一个街名“仓前直街” 。
彼时 , 仓前直街向南可直达珠江边上 , 是城内居民通往江边的重要交通要道 , 广州上任新官员从天字码头下船坐轿子经此条巷子来到北段的接官亭(大致位于仓前直街南段与今北京路之间)休息 。
如今这条不足3米宽的窄街巷位于珠光路和八旗二马路之间 , 两边大都是破旧民房 , 偶见有居民房屋挂起“杂货”、“理发”的木牌做起小生意 。巷子北段还可以看到以“接官亭”命名的一段10多米长的小巷 , 但接官亭却早已不知踪迹 。
从接官亭转右可见一条长约50多米的小巷 , 这里便是炮房巷 。巷口路牌已经遗失 , 笔者反复寻找 , 在斑驳的白墙上发现了有人用毛笔写下“炮房巷”三个字才得知路名 。据附近街坊说 , 这里在清代是官家储放礼炮的地方 , 每有官员从南边的天字码头上岸 , 此处就会鸣响礼炮 , 按不同规格鸣放礼炮若干响 。
另外一条值得一提的小巷是咸虾栏 。咸虾栏位于珠光路东段 , 长不过40来米 , 位置又较为隐蔽 。从珠光路小学斜对面的祖庙前街进入 , 行20米左拐便可看到路牌 。过去的咸虾栏如同其名 , 是一个贩卖鱼虾的集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