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江防之战简介该战役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鸭绿江江防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侵入中国领土的第一次战役 。山县有朋指挥的3万日军打败了清军宋庆和依克唐阿两位提督指挥的3万清军 , 突破了鸭绿江防线 , 将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土地上 。1894年10月24日午前 , 日军泅水过江 。当夜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 , 清军竟无察觉 。25日晨6时 , 日军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 。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 , 因势单力孤 , 伤亡重大 , 被迫撤出阵地 , 日军遂占领虎山 。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 , 不战而逃 。26日 , 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 。在不到3天内 , 清朝重兵近3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
历史背景
【鸭绿江江防之战简介该战役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清军自平壤突围后 , 溃奔而北 , 并集安州 。安州南离平壤180里 , 北倚清川江 , 南则群山环绕 , 为平壤以北第一巨镇 。此处为日军北犯必经之路 , 而且城垣高大 , 足资扼守 。过安州西北行160里 , 至定州 , 亦称险要 。是时 , 清军尚有万余人 , 重整军伍 , 后援部队续至 , 仍可一战 。时人指出:“苟我将领简料军实 , 为死守计 , 倭人岂得长驱渡江躏我边圉?”先是聂士成由牙山北撤平壤后 , “出望大军漫无布置 , 隐切杞忧” , 便向叶志超等“力陈各军宜择要分扎防敌抄袭 , 悉驻平壤城中非策” , 竟被叶派回天津募兵 。因奉廷旨;“前敌得力之员 , 著勿庸回津招募 。”聂士成奉旨后 , 因平壤事急 , 飞驰回助战守 。及赶至安州 , 知平壤已失 , 左宝贵阵亡 。适叶志超等亦逃到安州 。聂士成建议:“即请出令收散队 , 扼守安州 , 深沟固垒以待 。”但是 , 叶志超拒不采纳 。他连经两战而丧胆 , 安州、定州皆弃不守 , 继续北撤 。一路上 , 风声鹤唳 , 草木皆兵 , 狂奔500里 , 直抵义州 。
此时 , 清政府先前所派增援平壤后路的铭军十营 , 仍滞留于鸭绿江北 。清政府一面电催铭军总统刘盛休速至义州 , 一面于9月18日以“义州空虚可虑 , 沈阳边防尤关紧要” , 电谕四川提督宋庆先统带所部驰赴义州 , 然后“募足30营以备攻剿” 。19日 , 又电饬刘盛休带铭军进驻义州 , 改令宋庆带毅军前赴九连城驻守 , 并饬候补道张锡銮所募猎户炮手两营随同防堵 。同一天 , 刘盛休致电李鸿章:“查九连城在鸭绿江西岸 , 实为奉省门户 , 现只有两旗营 , 不甚得力 。”又称:“九连城为义州紧要后路 , 必得重兵划江防守 。”刘盛休的电报为李鸿章的防御计划定了基调 。20日 , 李鸿章便提出 , “九连城防军太单 , 铭军即去义州 , 未必能当倭人数万之众 , 若令在鸭绿西岸布防 , 于大局有益 。昨奉旨催宋庆赴九连城 , 因海路运兵不行 , 必须遵陆前往 , 尚须时日 , 且仅2400人 , 力量亦薄 。自不若暂留铭军 , 扼江固守为稳 。”他提出让刘盛休留守九连城的建议的背后 , 还隐藏一个目的 , 就是不放宋庆离开旅顺 。果然 , 当天他即建议:“饬刘盛休驻九连城一带 , 与派出旗营连络 , 严防鸭绿江窜越之路 , 留宋庆仍住旅顺 。”光绪否定了李鸿章的建议 , 一面降旨派宋庆帮办北洋军务 , 带所部各营往扎九连城 , “与铭军固守沿江一带”;一面饬刘盛休“仍先驻义州 , 与叶志超通筹战守” 。李鸿章折奏“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 , 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的防御方针 , 实则主张不守义州 , 竟得到朝廷的批准 。21日 , 电谕李鸿章:“义州屏蔽奉边 , 仅隔一江 , 又为前敌各军转运之所;该处兵亦无多 , 倭人惯用抄截后路之术 , 势亦可危 。叶志超等军日内有无战事?若以大队回顾义州 , 背水扼扎 , 能否足遏寇氛?倘量度贼势过众 , 不能操退敌之胜算 , 与其株守孤城 , 不若全军渡回江西 , 于九连城一带合力严防 。先立于不败之地 , 一俟各路征调之军到齐 , 再图进剿 。著李鸿章统筹进止机宜 , 妥为调度 , 朝廷不为遥制 。”这表明光绪终于放弃了在鸭绿江南岸与日军作战的计划 , 而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 , 并授以统筹进止之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