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朝后宫的特征:早婚早育子女多早夭( 三 )


五、几点思考
去世前一年,众臣奏请为其画像,遭到顺治拒绝 。他说:“今边烽未熄,四海疮痍未起 。朕无德而功不逮,生民如此,乃写形传世,徒贻臣民羞,故不欲也 。”总体来说,顺治具有忧患意识,励精图志治理国家 。但是,他的后宫生活是个悲剧,并因此缩短了他的生命历程,使他无法大展宏图 。缺少一位封建君主在治家中应具备的能力、策略和心胸,没有处理好后宫成员之间复杂多变的利益关系是主要原因 。
入关初期,老一代满洲贵族与入关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在文化观念、价值取向方面存在分歧,实所难免 。不过在巩固、加强清朝统治上,孝庄母子具有最大的共同利益 。顺治亲政后,基本遵循并发展了多尔衮摄政时期的大政方针 。继续施行改善满汉关系的政策,在“首崇满洲”的前提下,给予汉官一些权力,以期缓和满汉民族矛盾,扩大统治基础,完成统一大业 。对于体现满洲文化特质的语言文字、骑射、服饰、发型诸方面,顺治从未有过异议 。在为后人所诟病的圈地、薙发易服、严惩逃人等重大举措上,他态度坚决,从无动摇 。顺治大婚后,孝庄仍竭力违护自崇德年间形成的蒙古族后妃在后宫的特殊地位,显然有一定保守性 。顺治试图纠偏时,又走向另一极端 。他的举措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激化了他与孝庄的矛盾 。尽管看不惯孝庄的某些做法,但他以已婚之妇为妻、允许皇后离异返乡等行为,同样体现出满洲传统价值取向 。
网络配图
他对董鄂妃怀有真情,却不能以理智驾驭情感,没有站在促进后宫和谐稳定、维护满蒙联盟、巩固清朝统治的角度,处理同众妻妾的关系 。他的宠爱反而将董鄂妃置于利益冲突的火山口上,使其备受煎熬,以致断送性命 。他本人也因难以承受失去董鄂妃的残酷现实,英年早逝 。顺治病逝时,众多妻妾正当年少 。清制,嗣帝与太妃、太嫔“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见” 。康熙八岁即位后,这些成为前朝宫眷的少女,便从东西六宫迁至由太后、太妃居住的深宫内,在那里度过漫长的余生 。这是中国封建王朝后宫制度下,无数弱女子被吞噬青春的缩影 。
对于封建帝王而言,治家与治国密不可分 。顺治既未处理好与孝庄及两代后宫成员的关系,也势必难以将满洲贵族、两黄旗重臣团结在自己周围,成为他的倚靠力量 。他与孝庄的矛盾日渐尖锐,同老一辈满蒙贵族的关系日趋紧张,当他行使皇权时,不能得到孝庄等人的支持,甚至受到一定牵掣 。他病逝前两个月,命为随同崇祯帝赴死的太监王承恩立碑 。碑文称:“庄烈悯皇帝励精图治,宵旰焦心,原非失德之主 。良由有君无臣,孤立于上,将帅拥兵而不战,文吏噂沓而营私 。……逮逆渠犯阙,国势莫支,帝遂捐生以殉社稷 。”顺治对明朝末帝的理解和认同,折射出他内心的焦虑、痛苦和无奈 。
【顺治朝后宫的特征:早婚早育子女多早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