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收复外蒙古的北洋名将徐树铮为何未得善终( 三 )


至旅店拜客,过厅堂,见一少年正写楹联,字颇苍劲有力 。时已冬寒,尚御夹袍,而气宇轩昂,毫无寒酸气象 。因询之,谓投友不遇,正候家款 。问以愿就事否?则答以“值得就则可就” 。用心奇之,约与长谈,深相契,遂延揽焉 。(《陆军上将远威将军徐君神道碑》)
1905年,段祺瑞又出资送徐树铮去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 。五年之后,三十一岁的徐树铮回国,在段祺瑞手下任军事参谋 。为报知遇之恩,他忠心耿耿,从此一生效忠段祺瑞 。此时的他,年轻有为,踔厉风发,成了段祺瑞的智囊、文胆甚至灵魂 。而段祺瑞这位北洋军阀中的实权人物对徐树铮也是宠信备至,言听计从,在他当国时期的一切谋略几乎全都出于徐树铮的谋划 。
下述事件可见徐树铮的心机和手腕 。1917年的二三月间,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之间矛盾尖锐,所谓“府院之争”势同水火 。五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 。徐树铮赶回徐州,极力游说张勋,谎称张勋只要同意倒黎,段祺瑞就同意他复辟清室 。而事实是,段曾当面对张勋说过:“你要复辟,我一定打你 。”但徐树铮以此为诱饵,策动引诱张勋挥师北京,将黎元洪赶下台 。七月,张勋果真抬出溥仪,上演清朝复辟的闹剧 。徐树铮大笑对人说:“张勋是个复辟脑袋,先让他去做,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于是又力助段祺瑞组织讨逆军,仅用十天便平息复辟,将张勋打得跑进荷兰公使馆,将他的辫子军打得披发而逃 。
段祺瑞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他:“他总是把工作交给下属处理,总是掩护他的下属而自行负责 。他人格简朴,富于思考,这些特点都使这位沉静而不屈不挠的人成为中国最动人的人物之一 。”
梁启超评段祺瑞:“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 。”
段祺瑞这样的个性和办事特点,遇上老成持重的下属,可谓是相得益彰,遇上徐树铮就麻烦了 。袁世凯不喜欢徐树铮,听说段祺瑞要任他为国务院秘书长,就生气地说:“真正太不成话 !军人总理,军人秘书长 。这里是东洋刀,那里也是东洋刀!”他给了徐树铮一个名义上更高的官职,想把他从段祺瑞身边调开,段黑着脸说:“请大总统先把祺瑞撤了,那时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袁世凯无奈,只能气哼哼地说:“不像话!不像话!”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一听说段祺瑞仍任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这是国务院与总统府打交道最多的职位——马上就表示:我怕这个人,我总统可以不当,但决不与他共事 。他甚至对带消息给他的总统府秘书长张国淦说:“请你告诉总理,一万件事我都依他,只有这一件办不到!”张不好照实回答段,就找徐世昌商量 。徐去劝黎元洪说:“我以为一万件事都可以不依从他,只有这一件事必须办到 。不要怕又铮跋扈,芝泉(段字)已经够跋扈的了,多一个跋扈的,不见得更坏些 。”连大总统都吓成这样,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就是因为有了段祺瑞的纵容与庇护,使得原本就锋芒毕露的徐树铮越发肆无忌惮,结果四面树敌 。

解放以后,在国内的出版物中,徐树铮都是作为反面人物出现的,这毫无问题 。《民国人物传》中说他:“依靠日本扶植,在当时的政局中纵横捭阖 。勾结张作霖,在北京组织‘安福俱乐部’,收买政客,操纵选举,包办新国会,把持北京政府 。著《建国诠真》,宣扬反动政见 。”
其实徐树铮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祸何止是这些,他极力推行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派兵攻打南方的护法军 。直皖战争完全是因他而起,第一次直奉战争与他在背后煽风点火也有很大关系 。所谓“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这一系列战争使得国家疮痍满目,士兵尸横遍野,人民流离失所 。而造成国家这样的乱局,徐树铮起到了很恶劣的作用,难辞其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