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收复外蒙古的北洋名将徐树铮为何未得善终( 二 )


张之江信奉基督,心肠较软,当时冯部曾有人主张把徐的随从一起杀掉,被他力争得免,审讯画押照相之后,全部发给短途路费放行 。鹿钟麟却是行事果断,一年前限期三天将溥仪赶出故宫的便是此人 。溥仪说清室上下数千人口,加上行李细软,三天如何搬得完,要求宽限至十天 。鹿钟麟毫不通融,说期限一过,皇上如果还不走,景山上支起大炮立马就朝紫禁城轰 。结果溥仪的动作比谁都快 。
徐树铮被杀当晚,冯玉祥鹿钟麟商定连夜命陆承武赶往廊坊,造成为父报仇的假象 。陆早上七时从天津赶到,对被拘押的徐树铮的随员说:徐树铮不仁不义,不忠不孝,我今天要杀他以报父仇 。此时他还不知徐树铮已在六小时前被杀 。段祺瑞得知徐树铮死讯,放声大哭,明知是冯玉祥做的手脚,偏偏被“为父报仇”一说弄得抓不住把柄 。不料数十年后,这假象还能骗过周先生 。
陆建章心狠手辣,杀人无算,人称“屠夫”,当年北京各酒馆里张贴的“莫谈国事”,即是为防其手下 。陆要杀人,先请吃饭,酒席终了送客时,再将人从背后一枪打死,所以他的请柬,被称作“阎王帖子” 。徐树铮在天津奉军司令部宴请陆建章,饭后约陆去后花园密谈,卫兵就在那里将其打死 。问题是即便陆建章该死,也轮不到徐树铮杀他 。连段祺瑞听说后也惊讶万状,半晌才说:“又铮闯的祸太大了,朗斋(陆字)千错万错,毕竟是北洋袍泽,他怎能如此乱开杀戒?”
陆建章

1880年11月,徐树铮出生于安徽萧县皇藏峪以北十里的醴泉村 。这里距徐州不远,徐树铮在《先考妣事略》中说:“村去郡城(徐州)西南五十里也”。我为写此文,去年10月上旬专门找到这里 。静静的村中,鸡犬之声从柴扉麦垛间透出 。一条小河汩汩流过,三两村女在河边洗衣,一群白鹅在河中戏水 。河水源头出自村西山脚处的几眼甘泉,村民说无论旱情轻重,这泉水从不曾断流,醴泉村因此得名 。在村里仅余的三堵残墙前,一位姓徐的村民告诉我,徐树铮家曾住过的房屋,如今就只有这几堵土墙了 。我问这村民和徐树铮有什么关系没有,原来他的爷爷是徐树铮的二哥徐树 。
醴泉村今天虽属安徽,但因为旧时的行政区划(解放前称作“徐州府萧县”),加上徐树铮自小在徐州读书,后来又在徐州安家,所以就像当时称袁世凯为“袁项城”,称段祺瑞为“段合肥” 一样,籍贯成了一些著名人物的敬称,徐树铮也就被人称为“徐徐州”,又称“小徐”以区别于“大徐”徐世昌。我第一次看到徐树铮的照片时颇为惊讶,感到这一副面相真的是“非常徐州”(图1) 。徐树铮在徐州的住所,大致是现在彭城广场西侧偏南的位置 。他的女儿徐樱七岁时起在此住过七年,据她回忆,徐家位于北门统一大街,左邻是老凤翔银楼,右邻是百家福马鞍店,对面是沧浪浴池 。
提起北洋军阀,我们往往想到的是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张作霖等人 。与上述这些拥有大总统、执政、国务总理、大帅等要职的人物相比,徐树铮实在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论官职,文,不过是国务院秘书长;武,也仅仅是陆军部的次长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在民国前期的政坛上呼风唤雨,气焰张天 。他是段祺瑞手下的第一红人,是他最信赖的智囊和得力助手,才华出众,绝顶聪明,人称“小扇子” 。仗着段祺瑞的袒护和支持,他锋芒毕露,胆大妄为,飞扬跋扈,一手遮天 。他的所作所为,甚至多多少少地影响着民国前期历史的进程和走向 。
1901年,二十二岁的徐树铮在济南与段祺瑞初次相遇 。当时他去投奔袁世凯,袁时任山东巡抚,段祺瑞是他的武卫右军炮队统带兼随营武备学堂总办 。袁让手下官员接待,却话不投机,徐树铮只好回到投宿的客店 。正好段祺瑞路过此处,据他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