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出行方式有哪些?官品高低决定了工具的不同

车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与运用车舆为交通东西的国家之一 。宋代制车技术的改善与騠高,表现了宋代城市经济、科技的新发展与风俗的新变化 。宋代北方陆路运送货品的大车,仍以牛驾为主,其次是骡、驴 。这种大车用牛、骡拉,可满载四五千斤远行各地 。周密记载:北方大车,可载四五千斤,用牛、骡十数驾之 。管车者仅一主一仆,叱咤之声,牛骡听命惟谨 。凡车必带数铎(铃),铎声闻数里之外,其地乃荒芜空野故也 。盖防其来车相遇,则预先为避,不然恐有突冲之虞耳 。终夜劳累,殊不类人,雪霜泥泞,尤艰苦异常;或泥滑陷溺,或折轴,有必要修整乃可行,濡滞有旬日 。和平车 北宋汴京城中的货运车,又叫“搬载车”,大者叫和平车,次者叫平头车,小者大力车等 。据记载有几种车:东京般(搬)载车,大者曰‘和平’,上有箱(车厢)无盖,箱如构栏而平,板壁前出两木、第二三尺许,驾车人在中间,两手扶捉鞭鞍驾之,前列骡或驴二十馀,前后作两行;或牛五七头拽之 。车两轮与箱齐,后有两斜木脚拖,夜中间悬一铁铃,行即有声,使远来车者相避 。仍于车后系驴骡二头,遇下峻险桥路,以鞭唬之,使倒坐锤车,令缓行也 。可载数十石……
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车辆达十多种,或四匹或两匹健骡拉的大车,即和平车,不同的仅是牲口数目以四头、两端为多,未见有十数头或二十头之多,后面也未系有驴、骡 。这种和平车的行走办法与曾经不同,即由人驾辕,牲畜拉车,缰绳一端缚绑在骡对面的轭套上,另一端缚扎在车轴上 。显然这种人驾辕、骡拉车的系驾办法,车速是较慢的,适合于负载物货多而不求快速的要求,因而多适于短途或京师城内外的运送之用 。听说,一天能行三十里,在两河一带民间普遍运用 。平头车 其式样与驾法如和平车相同,仅仅车型小一点,“两轮前长出长木作辕,木梢横一木,以独牛在辕内,项负横木,人在一边,以手牵牛鼻绳驾之,酒正店(大酒库)多以此载酒梢桶矣” 。这种车,宋画《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盘车图》等均有描绘,它们大多是一牛驾辕,辕前拖曳的是三牛或四牛;车身高大,轮与车厢齐平,车厢上加拱形卷篷,远程跋涉中以防雨淋与日晒;车厢与卷篷之间有一隔板,似以堆放车夫的行李物品之地 。车夫在一旁行车,用手牵牛鼻绳 。从宋画《溪山行旅图》看,这种远程运送车,往往是数车结伴而行,很可能是一支有组织的运送队 。
熙宁(1068—1077)曾经和平车,汴京士庶外出,多“赁驴”上路,而熙宁今后,“皆乘马”,这是畜力的变化 。独轮车 我国是最早创造与运用独轮车的国家之一,约始于汉代;至宋代仍然流行各地 。据记载,汴京多见,又叫独辕车,或名只轮车 。这种车,是一个轮子的小车,前后二人把驾,两旁两人扶拐,前有骡曳,宋代又称为“串车”或“独辕车” 。这种独轮车尤适宜于山区 。沈括说宋人称独轮车为“木马” 。“行人以独轮小车,马鞍蒙之以乘,谓之木马 。”陆游诗说:“ 耳宽帽新小疾,独辕车稳正闲游 。”通 牛车顶上加一大帷幔 。这种车在魏晋时是由贵族所乘,沿至唐宋 。《新唐书·舆服志》说一品至四品官均乘牛车,仅仅装饰品不同而已 。这种车,双辕双轮,车厢形似太师楼,有卷席篷顶,其上掩盖一张大帷幕 。如敦煌莫高窟宋代“火宅喻”中画有这种牛车,长方形车厢上立棚,呈封闭状 。车门设在后边,垂遮惟帘 。棚前和两边开有棂窗格,棚顶呈拱形,前后出长檐;棚顶四角各立一桩,四桩上支撑一顶大帷幕 。帷幔绣以梅花图画,四周边垂缀幽穗,极为富丽 。驾车人扶辕步行,主人坐于车棚内能够逍遥自在 。宅眷坐车 宋代贵族妇女所坐的车,称为宅眷坐车 。这种车与卡车中的“平头车”类似,但以棕作车盖,车厢前后有构栏门、垂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