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代皇帝奢华生活,过生日打造的寿碗长什么样?

清代皇帝的生日叫“万寿节”,清朝皇权专制发展至最顶峰,皇帝过生日是容不得马虎的大事 。清代“万寿节”与“朝岁”、“祭天”的节日一样重要,“万寿节”可谓气氛庄严、万民同庆的日子,统治者刻意凸显其崇高意义 。
清帝寿十年一大庆,每年一小庆,里程碑式的六十、八十大寿,则刻意隆庆 。万寿节当日,皇帝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 。京城处处歌舞升平,主要街道用彩画、布匹等包装得绚丽多姿 。各地文武百官,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 。
康熙款五彩麻姑献寿盘(前)
清代诸多帝后之中,高寿者不乏其人,但得享万寿盛典的只有康熙帝、崇庆皇太后、乾隆帝、嘉庆帝和慈禧皇太后五人 。套用白云老太太的一句话,清代的万寿盛典,那可是“锣鼓喧天 花枝招展”,这一“普天同庆”的盛典留下了诸多文物,这些今天都是身价不菲的宝贝,见证当年清帝后奢华的生活 。清代首开“万寿节”寿庆的是康熙皇帝,在他六十大寿期间,自四九城的畅春园到西直门,经新街口、西安门通中南海,与紫禁城的庆仪连接,一路彩坊接连不断,连缀着彩墙、彩廊、演剧采台、歌台、灯坊、灯楼、灯廊、龙棚、灯棚无数,路径的寺观,大设庆典 。
【揭秘清代皇帝奢华生活,过生日打造的寿碗长什么样?】将“万寿节”发扬光大的是乾隆皇帝,乾隆好大喜功,尤喜矜夸自己是“十全老人”,作寿尤其喜欢讲排场 。他的“万寿节”是全国各地官员都头疼的日子,因为不知道怎样糜费,才能让皇帝老儿满意 。乾隆到了晚年后,只管自己高兴,不顾百姓死活的 。什么东西都贪多,宫里督造、各地进献的宝贝越多越好 。以乾隆三十五年为例,过60大寿的乾隆,臣子进献60柄金累丝玉如意,他还在北海建楼供无量寿佛万尊,故名万佛楼 。到他八十整寿,更是铺排浪费,把全国都折腾得够呛 。因此,乾隆留下的作寿器皿是最多的 。
寿字与牡丹花呼应,有长寿富贵之意,此盘是饽饽宴上摆点心用
到了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情况又不一样 。嘉庆是个生性节俭的皇帝,他的四十、五十、六十整寿都没有怎么大肆庆祝 。他是个体恤百姓的好皇帝,只是运气不怎么好 。他的父亲乾隆在位时间太长,太能折腾,几乎败光了大清国运,他接手后的国家开始走下坡路 。嘉庆作为太子的“待机”时间太长了,虽然他很努力,也无法挽回大清的颓势 。他留下的做寿器皿不多 。
嘉庆御用款碧玉长寿字扁形执壶
到了同治、光绪等大清末世皇帝,国家一再割地赔款,但是皇帝对自己的生日还是不马虎 。做寿用的器具,越制造越漂亮,比前代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