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为何打不败?看边境三座孤城就知道答案

一般情况下 , 城池规模大 , 能装下更多的兵力 , 备有充足的粮草 , 墙高壁厚 , 这座城池抗攻打的能力就强 , 但问题在于 , 有时候一座城池的坚固往往不取决于这些 , 而是体现在一座城池守城军民的决心和意志 。比如说这物质条件 , 恐怕没有哪座城池能比得上一国首都了 , 但往往是 , 攻破一国首都反而是最容易的 , 为什么?当都城成为他国军队的攻击目标时 , 这个国家可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 将无决心 , 兵无士气 , 所以这城池也就很难守了 。正因为如此 , 有时候一个国家的抗击打能力 , 首先会体现在和敌国接壤的边城上 。三国当中的魏国 , 长期处于吴、蜀两国的夹击当中 , 有时候甚至还要加上东(公孙氏)、北(戎胡)四面的进攻 , 他们的最高决策集团为什么能够从容应对 , 看看他们三座边境小小的孤城的战例就可得出答案 , 通过他们的表现就可以知道 , 什么叫做国家意志 。
陇西郡
网络配图
葛亮初次北伐 , 由于师出突然 , 很快拿下了魏国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 。此事引起了魏国朝廷的震动 , 魏明帝亲自率军坐阵长安 , 部署抗击诸葛亮大军 。曹睿派曹真攻击赵云军 , 派张郃进攻街亭 。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 , 街亭丢失 , 诸葛亮继续进军失去了依托 , 无奈只好撤军回蜀国 。魏明帝率军从洛阳到达长安 , 用魏延的计算 , 至少需要二十天的时间 , 既然魏国三郡已经投降 , 街亭又是那么重要 , 诸葛亮为什么不自己前往街亭坐镇指挥?实际上 , 魏国在这个方向还有一个郡——陇西郡 , 由于它的存在 , 诸葛亮并没有实现对陈仓以西的完全占领 。
陇西郡的太守名叫游楚 , 诸葛亮兵出祁山 , 陇右地区的官吏和民众惊恐不安 , 天水和南安两太守各自脱离职守向东逃跑 , 而这个游楚却在独自坚守 。这个游楚激励民众的方法很特别 , 说如果你们想获取富贵 , “你们大家可以取下我的人头 , 拿着去献给蜀国人” , 而我作为太守 , “职责是为国家守卫城池和土地 , 我应该为这个郡而死” 。在官吏和民众表示不投降后 , 他又说:“我们可以共同坚守保卫城池 。如果国家的救兵到达 , 敌人必然会撤走 , 这是为了一郡尽职尽责 , 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国家的爵位和赏赐!如果国家的救兵来不了 , 而蜀国军队的攻击很激烈我们又守不住 , 到那个时候你们再取我的头投降 , 还仍然不算晚 。”就这样 , 官吏和民众表示坚决和他一起守城 。
蜀军来到 , 游楚派遣长史马顒出城门摆下阵势 , 而自己则在城上对蜀国带兵将领说:“你们能够阻断陇上的道路 , 使东来的兵马到不了这里 , 一月之中 , 那么 , 我们陇西的官吏和百姓不须攻击就会降服于你们;你们如果做不到(阻挡东兵来到这里) , 那么在这里攻城 , 也不过是空作消耗和疲惫而已 。”紧接着命令马顒鸣鼓攻击 , 蜀国人没有想到会遭到顽强抵抗 , 只得撤兵走了 。
诸葛亮曾经和魏延有过一番战略上的讨论 , 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 , 迅速拿下长安;而诸葛亮认为魏延的这个计策过于冒险 , 没有采纳 , 而是应该出祁山 , 平取陇右 。诸葛亮初次北伐 , 就是这种战略的实施 。如果说 , 马谡街亭失败是导致初次北伐失利的关键 , 那么 , 陇西郡的坚守 , 则是诸葛亮不能“阻断陇右”从而快速脱身的重要一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诸葛亮的“平取陇右”的战略目标没有实现 , 这座陇西孤城的坚守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