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耗归公是什么样的政策?它的性质是什么

雍正皇帝是满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三任皇帝 。雍正本名爱新觉罗·胤禛 , 清圣祖康熙帝玄烨第四子 。他在位13年 , 庙号清世宗 。
雍正是一位性格复杂、颇具争议的封建帝王 。史载 , 他笃信佛教 , 工于心计 , 性格坚毅 , 手段戾狠 , 行事果断 。他在康熙诸皇子激烈的夺嫡战中胜出 , 其过程与手段是一个难解的历史谜团 , 一直为人所质疑 , 但他在位期间整饬吏治 , 清查亏空 , 并对清王朝的税赋杂役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虽在位仅短短13年 , 但却很有作为 , 他励精图治 , 力求革新 , 严整吏治 , 清理钱粮 , 奖励耕织 , 扩大垦地 , 火耗归公 , 给银养廉 , 创建军机处 , 平定青海 , 安定西藏 , 改土归流 , 摊丁入亩等等 , 雍正在位期间 , 生产发展 , 经济繁荣 , 府库充盈 , 政局相对稳定 , 边疆巩固 , 增强了国家大一统的向好局面 。雍正是满清诸帝中较有能力与作为的一个 , 很具开拓精神 。雍正之治 , 对康乾盛世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雍正上位时已经45岁 , 加上此前的复杂经历 , 所以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 。他比较了解世情 , 对官场积弊也知之颇深 , 他认为 , 整饬吏治 , 主要是必须严惩贪墨 。他上位不久 , 就严以察吏 , 真正做到了“有所必为 , 不惮府怨” , “令行禁止 , 决不姑息” , 因而满清官场上一度滋生蔓延的歪风邪气 , 被雍正的“霹雳手段”给震慑住了 。
在清查亏空时 , 雍正清楚地看到了自清初就实行的火耗存在严重弊端 。所谓火耗 , 又叫耗羡 , 是清廷地方官员在国家正税之外擅自加征的附加税 , 名义上是为了弥补征税过程中的亏损以及费用 , 实际上是清朝地方相沿成习的“潜规则” , 变成了不法官员搜刮民脂民膏的一种“合法”借口 。雍正经过仔细考察 , 强烈的感受到由于朝廷实行低俸禄制度 , 各级官员工资收入微薄 , 有一种强大的驱使力逼迫着他们去滥征火耗银 , 乃至苛索聚敛 、敲骨吸髓、贪赃枉法 、行贿受贿、侵渔商民 , 无所不用其极 。
【火耗归公是什么样的政策?它的性质是什么】《清史稿》记载 , 雍正认为“革火耗而火耗愈盛 , 禁私派而私派愈增......地方些许火耗 , 其势不能不取 。上司下属 , 收授馈赠 , 其势实难禁绝” 。为此 , 在严惩官员贪黩的同时 , 他采纳了大臣的建议禔耗羡 , 设养廉 , 先疏导 , 再惩治 。既然一下子将耗羡就革除掉不现实 , 则不如暂提耗羡 , 作为“一时权宜之计” , 以期最终一举革除掉(各省火耗自渐轻以至于尽革) 。
雍正元年 , 山西巡抚诺敏请求将该省各州县所征耗羡银全部上缴布政司 , 除一部分用作填补财政亏空漏洞外 , 另一部分发给官员作养廉银 。雍正立即批准 , 并大张旗鼓地在全国推广山西提解耗羡银的办法 。火耗提解的目的主要是遏制各级官吏乱征附加税 , 降低耗羡率 , 减轻商民负担 。雍正虽用循序渐进之法 , 但对于耗羡率 , 却只许减少 , 坚决不许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