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林则徐被发配:一路上受尽英雄般的追捧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 , 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揭开近代史的第一人 。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硝烟烈火 , 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 。功与罪在瞬间便交织在一个人身上 , 将其扭曲再造 , 像原子裂变一样 , 产生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
封建皇帝作为最大的私有者 , 总是以天下为私 。道光在禁烟问题上本来就犹豫 , 大臣中也分两派 。我推想 , 是林则徐那篇著名的奏折 , 指出若再任鸦片泛滥 , 几十年后中原将“无可以御敌之兵” , “无可以充饷之银” , 狠狠地击中了他的私心 。他感到家天下难保 , 所以就鞭打快牛 , 顺手给了林一个禁烟钦差 。林眼见国危民弱 , 就出以公心 , 勇赴重任 , 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 , 本大臣一日不回 , 誓与此事相始终 。”他太天真 , 不知道自己“回不回” , 鸦片“绝不绝” , 不是他说了算 , 还得听皇上的 。果然他上任只有一年半 , 1840年9月 , 就被革职贬到镇海 。第二年7月又被再“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
就在林赴疆就罪的途中 , 黄河泛滥 , 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 , 林则徐被派赴黄河戴罪治水 。他是一个见害就除 , 见民有难就救的人 , 不管是烟害、夷害还是水害都挺着身子去堵 。半年后治水完毕 , 所有的人都论功行赏 , 惟独他得到的却是“仍往伊犁”的谕旨 。众情难平 , 须发皆白的王鼎伤心得泪如雨下 。林则徐就是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击下西出玉门关的 。他以诗言志:“苟利国家生死以 , 岂因祸福避趋之 , 谪居正是君恩厚 , 养拙刚于戍卒宜 。”这诗前两句刻画出他的铮铮铁骨 , 刚直不阿 , 后两句道出了他的牢骚与无奈:给我一个谪贬休息的机会 , 这是皇上的大恩啊 , 去当一名戍卒正好养拙 。你看这话是不是有点像柳永的“奉旨填词”和辛弃疾的“君恩重 , 且教种芙蓉” 。但不同的是 , 柳被弃于都城闹市 , 辛被闲置在江南水乡 , 林却被发往大漠戈壁 。辛柳只是被弃而不用 , 而林则徐却被钦定为一个政治犯 。
但是 , 自从林则徐开始西行就罪 , 随着离朝廷渐行渐远 , 朝中那股阴冷之气也就渐趋淡弱 , 而民间和中下层官吏对他的热情却渐渐高涨 , 如离开冰窖走进火炉 。这种强烈的反差不仅是当年的林则徐没有想到 , 就是150年后的我们也为之惊喜 。林则徐在广东和镇海被革职时 , 当地群众就表达出了强烈的愤懑 。他们不管皇帝老子怎样说 , 怎样做 , 纷纷到林则徐的住处慰问 , 人数之众 , 阻塞了街巷 。他们为林则徐送靴、送伞 , 送香炉、明镜 , 还送来了52面颂牌 , 痛痛快快地表达了自己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朝廷的抗议 。林则徐治河之后又一次遭贬 , 中原立即发起援救高潮 , 开封知府邹鸣鹤公开宣示:“有人能救林则徐者酬万金 。”林则徐自中原出发后 , 一路西行 , 接受着为英雄壮行的洗礼 。不论是各级官吏还是普通百姓都争相迎送 , 好一睹他的风采 , 都想尽力为他做一点事 , 以减轻他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