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是什么时候?是永宣盛世吗( 二 )


永乐帝依仗国力强盛,陆续兴办了一些浩大工程,影响深远 。其中,大规模营建北京和浚通大运河影响最大 。永乐帝要将首都从南京迁至北京,故营建北京的工程十分浩大 。
经此营建,北京建筑的布局更加匀称整齐,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许多建筑巍峨壮观,显示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建筑艺术和风格 。迄今为止,除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新建筑外,北京的基本格局都是永乐时期奠定的 。例如故宫的宫殿,虽几经焚毁,几经重建,但仍保留着永乐时期的基本样式和格局 。
永乐帝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积极发展对外交往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永乐帝遣使四出,广加招徕,使中外使节往来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空前壮举 。实际上,除郑和外,还有很多数次出使的使节 。例如侯显出使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尼八剌(今尼泊尔)等地,《明史 侯显传》赞道,侯显 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
像李达、陈诚数次出使中亚诸国,陈诚还留下了一部《使西域记》 。与此同时,外国使臣也频繁来华,使洪武末年那种 门前冷落鞍马稀 的局面顿时改观,外国来华使节 络绎于道。永乐五年(1407年)就有11个国家的使节来华 。永乐十七年(1419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回国时,就随船带回了17个国家和地区的贡使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来华朝贡的共十六国,遣使千二百人贡方物至京。这种盛况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
除外国贡使和王子、王妃外,永乐年间还有4个国家的国王7次来华,其中3个国王死在中国,葬在中国,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佳话 。这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表明,当时的中外交往是何等之盛 。这种 万邦来朝 祯祥毕集 的盛况正是永乐盛世的一个典型表现 。
这正如《明史 成祖本纪》赞语所说,永乐帝 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 。幅陨之广,远迈汉唐 。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对永乐盛世的这种赞誉是毫不夸张的 。史实表明,永乐年间是明代历史上最多姿多彩的时代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这种盛世景象也是不多见的 。
汉有文景之治,唐有贞观之治,清 康乾盛世,这都是对治理较好的一个时代的概括和赞誉 。这样的时代应具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比较安定;二是政治比较清明,国力强盛,在经营边疆和抵御外患上功业卓著,虽兴办浩大工程而财力不绌;三是在文化建设上卓有成就 。
以这几个标准来衡量,永乐年间都完全具备,而仁宗和宣宗年间则不全具有这些特征 。与永乐帝积极进取的治国方略相反,仁宗和宣宗都是采取保守退缩的方略,以守成为主 。今天人们看到,故宫、天坛、京杭大运河和武当山宫观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它们都与永乐帝的名字密切联系在一起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物可与明成祖永乐帝相比 。
另外,作为一个时代,时间不能太短,不要说仁宗在位不到1年算不上一个时代,再加上宣宗在位的10年,加起来才11年,也很难算得上是一个时代 。大概正因如此,所以 仁宣之治 就不如 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那样响亮,那样为世人所熟知 。永乐帝在位22年,将永乐盛世和仁宣时期的太平合称为 永宣之治,时间跨度33年,就可以大体算得上一个时代了 。因此,今天应摒弃对永乐帝的历史偏见,如实地承认永宣之治的客观史实 。
【明朝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是什么时候?是永宣盛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