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时期,有一位大臣名叫明珠,他是掌权最大的官员之一,为人为官不但清廉正义,而且疾恶如仇,因而有不少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官员都对他恨之入骨,无不欲除之而后快 。
有一年,明珠遭到几个贪官的诬陷 。他们纷纷跑到康熙皇帝面前告发,要求将其弹劾下狱 。
康熙对明珠一直颇为信任,虽然他从心里不相信明珠是这样的人,但看着那一项项明明白白的“证据”,康熙也一时半会想不出该怎么样才能保住明珠,只能依法办事,将明珠收入监牢羁押 。
明珠眼看自己就要面临身首异处、家破人亡的下场,这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明珠因为平日里对下人极好,所以当他深陷囹圄,看守们依旧对他十分恭敬 。
有一天,明珠让一位较为可靠的看守去自己的政敌那里告状,说自己身上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谋反!
看守吓了一跳,别人进狱,都忙着为自己辩解还来不及呢,哪有反过来踹自己一脚的?但他寻思着明珠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于是就按明珠的要求去做 。
明珠的那些政敌们一听到这事情,可乐坏了,他们就盼着能早日把明珠整倒呢,现在碰上这么一个好时机,哪能错过?于是纷纷附和上书攻击明珠 。
然而,康熙听到后,明白了一切,便会心一笑 。他派人装模作样地调查了几下,然后,以查无实证的名义“断”了案 。并且,康熙还借此机会把明珠那些“贪污受贿”的事情一把全揽到了自己身上,他说:“那些所谓的贪污证据,其实是我派人暗中设下的,我的目的不是为了要陷害明珠,而是要看看朝廷里到底有没有一种相互监督的好作风!”接着,康熙就下令把明珠放了出来 。
明珠得救了,而那些贪官们却云里雾里,搞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康熙虽然没有办法证明那些加在明珠身上所谓的贪污证据是别人陷害的,但他深信明珠是被人陷害的,也正因此,他才迟迟没有处斩明珠 。
而这时,那些贪官们又告明珠“谋反” 。要知道,谋反可不是一个人能做成的事情,必然会牵扯到明珠的政友们身上 。明珠在朝廷里人缘好,威望高,一旦查起来,人多势众的“明派政友”为了保住自己,必然要下死力保住明珠,这样一来,皇帝就要与整个明派政友对抗了 。
康熙当然不怕手下的这些官员,但是朝廷里一直是“两势相当,相互牵制”的局面,如果一头压着明派政友,那就必然造成另一股势力独大的局面,甚至会动摇皇帝的根基 。这是康熙无法接受的结果 。所以康熙正好趁此机会保住明珠,以平衡朝廷力量 。当然,康熙把“陷害”一事以“测试”的名义揽上身,也绝对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因为没有一个人敢跳出来说康熙袒护明珠,谁说出来,谁就等于是在揭自己的短!
从那之后,明珠又回到了康熙皇帝的身边担任大臣,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去世 。
伴君如伴虎 。明珠之所以能够在皇帝面前红火一生,除了本身有真才实学和刚正不阿的风骨之外,更与他精于辨析的政治智慧分不开 。试想,有谁能够通过假借政敌之手,达到自救的目的呢?
【清初重臣明珠如何自救:巧妙借助政敌洗脱嫌疑】
- 掌上明珠太平公主为什么会迷恋一个骗子和尚?
- 清初汉人是怎么评价摄政王多尔衮的剃发令
- 清初剃发易服令中为什么和尚和道士是例外原因是什么
- 晚清重臣李鸿章:中国近代史上背黑锅冠军
- 后汉托孤重臣史弘肇:对文官有天生偏见致被杀
- 晚清重臣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 历史上第一重臣:竟然凭自己的胆识杀三位皇帝
- 晚清重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为何经历相似
- 北魏重臣长孙嵩:代父从军屡立战功晋爵北平王
- 慈禧墓中的夜明珠到底流落在什么地方现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