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内阁的创立者是谁?载沣载沣为何一意孤行( 二 )


到了摄政王载沣时代 , 朝廷的权力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庆王奕劻的好基友袁世凯被罢黜了 , 一班年轻的少壮亲贵迅速上位 , 这些人大都看奕劻很不爽 。载沣擢用的这批年轻贵胄也并非铁板一块 , 内部势力纷争也很复杂 。
摄政王载沣秉政之后 , 醉心于亲贵集权 , 尤其是皇族集权 , 一班新晋少年贵胄纷纷进入帝国权力中枢 。然而 , 事与愿违 , 亲贵皇族们却自身四分五裂、结党营私 , 贵胄集团无法形成合力 。
在这样一个纷乱复杂的权力格局之中 , 无论是谁当上未来的内阁总理大臣都难以纵览全局 , 各派势力只会暗中拆台 , 而不会全力支持 。
不过 , 即便是在朋党林立、政争不息的情况之下 , 能够问鼎内阁总理大臣宝座的人也并不多 。以资历而言 , 元老勋旧奕劻自然是最佳人选 , 久掌中枢 , 且是新政改革的掌舵之人 , 理所应当地可以出任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以能力而论 , 出过洋的宪政倡导者载泽也有能力登上阁揆之位 。
但是 , 非常吊诡的事情出现了 。1910年11月4日(宣统二年十月初三日)谕旨宣布预即组织责任内阁的重大决议之后 , 这帮天潢贵胄们却都不愿意出任内阁总理大臣了 。原本 , 奕劻是舆论普遍认为的阁揆人选 , “惟总理一席 , 仍多推重庆邸担负 , 而庆邸坚不承认” , 且 “又有推重泽公之议” 。当时《时报》曾这样报道:“闻组织内阁一事 , 其一切组织之手续 , 尚是目前即办之事 , 惟总理大臣一席 , 甚难推定 , 庆邸辞之甚力” 。皇族之中的少壮派翘楚毓朗和载泽“亦皆不肯明言担任 , 故议商数日 , 毫无结果” 。奕劻和载泽竟然踢起了皮球 , 都不愿出任这个总理大臣 。
尽管奕劻极不情愿充当这个出头鸟 , 但是摄政王觉得这个职位必须由奕劻这种老江湖来坐 。在新内阁组织原则的一系列文件颁布同时 , 大清第一届责任内阁的名单也公布了 。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皇族)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徐世昌(汉)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邹嘉来署理)
民政大臣:善耆(皇族)
度支大臣:载泽(皇族)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
海军大臣:载洵(皇族)
司法大臣:绍昌(皇族)
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大臣:寿耆(皇族)
这是大清第一届责任内阁 , 但因国会尚未召开 , 政府也声明这是过渡内阁 。不过这个过渡内阁的人员构成着实让人觉得奇怪 , 从阁揆、副阁揆到各部大臣 , 一共有13个人 。在这13个人中 , 9人是满人 , 其中皇族竟占7人 。此名单一经公布 , 举国哗然 , 舆论谓之“皇族内阁” 。即便是一贯主张体制内改革的梁启超也愤然说道:“将来世界字典上决无复以宣统五年(1913年)四字连属成一名词者” , “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 , 则一切可迎刃而解 。”
摄政王载沣为何一意孤行 , 力推“皇族内阁”呢?难道他一点政治嗅觉都没有吗?如果我们从慈禧晚年的施政开始梳理 , 就会明白“皇族内阁”为何会横空出世了 。
1907年6月18日 , 慈禧太后下旨 , 命醇亲王载沣在军机大臣任上学习行走;1907年9月20日 , 贝子溥伦被任命为资政院总裁;1908年2月2日 , 实授载沣为军机大臣 。1909年7月15日 , 载沣以摄政王身份摄行陆海军大元帅职务 , 并以其弟载洵为筹办海军大臣 , 次日 , 又以其另一弟弟载涛管理军咨处 , 形成摄政王三兄弟把持军政的局面 。1910年8月17日 , 贝勒毓朗补授军机大臣 。1910年11月5日 , 载泽、溥伦奉派为纂拟宪法大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