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徐偃王,是仁义之君还是越礼之徒?

【历史上真实的徐偃王,是仁义之君还是越礼之徒?】徐国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跨越千年的诸侯国 , 历经了1600余年 , 共有君主44任 , 但在后人口中 , 最强大的徐偃王却有很大争议 。周王室称其为“越礼之徒” , 不服从周礼 , 规格超越周天子 , 然而百姓和后世的学者却认为其为仁义之君 , 乐善好施 , 不乏好评 。
徐国与秦国同为一个祖先 , 嬴姓徐氏 , 均为伯益的后代 , 启即位以后 , 便分封伯益的后人在山东南部一带 , 这就是徐国的雏形 。徐国历史悠久 , 是最早的诸侯国之一 , 从夏朝开始 , 及至周朝灭亡 。众所周知 , 每一个朝代对前朝遗民都是十分提防的 , 尤其是到了商朝末年 , 徐国发展较为强盛 , 《后汉书》载:“地方五百里” , 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 。自己是天下共主 , 但子诸侯国却这么强大 , 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不被君王允许的 。所以是周王室对徐国更加不放心 , 频频出兵征讨 。《诗经》中记载 , 徐国君主南逃后继续发展实力 , 不断壮大 , 与周穆王对峙 , 直至周穆王不得不承认其为一方霸主的地位 。
及至徐偃王一代 , 徐国实力空前强大 , 然后徐偃王开始僭越“伯”位而称“王” , 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庭抗礼 。而对于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来说 , 友邻强大自然不是什么好事情 , 楚国坐不住了 , 楚文王在大臣的劝说下 , 开始配合周天子 , 联合起来发兵攻打徐国 , 徐国招架不住 , 无力回天 , 被打败 。至此徐国没落 , 在徐偃王南逃以后 , 徐国便一蹶不振 , 终于在后来的吴越争霸中 , 被吴国所灭 。
徐国历史中最强大的 , 也是最引人争议的国君就是徐偃王 。相传 , 当时周和楚出兵原因是“徐国不遵循礼制 , 僭越周礼 , 作为诸侯国的仪仗规格已经超过了周王室” , 称其为“越礼之徒” , 但后来的种种迹象 , 以及史料记载却不足以支撑这个说法 。另一种说法是徐偃王仁义好施 , 在江东土地颇有威德 , 当他得知敌人打过来时 , 知道对方的旗号是他自己“僭越周礼” , 便只身一人让出王位 , 弃城南逃 , 为的就是不忍伤其民 , 也让对方勿伤害百姓一人 。
在《读韩愈偃王庙碑文有感》中描述徐偃王 , “仁心治世国丰盈 , 赤矢朱弓竟肇兵 。只重文治轻武备 , 臣民十万走彭城 。”徐偃王弃城逃跑时 , 相传跟随的百姓数以万计 , 他们跟随徐偃王一路前行去深山之中 , 以国姓自居 , 从此这里便叫徐州 , 这座山便称为徐山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 足见徐偃王在当地的口碑之好 , 以及他的仁义影响之大 。
《说苑》曾有言 , 徐偃王临终曰:“吾赖于文德 , 而不明武务 , 以至于此 。”韩愈曾经将同一个祖先的徐国和秦国做对比 , 他认为为何徐国能绵延千年 , 而秦朝却只有二世便灭亡 , 原因就是这就是仁义与暴政的区别 。”虽说在那个大争之世 , 都在扩充军备、增强实力 , 但在还未能拥有一统天下的背景条件下之前 , 笔者认为这样乐善好施、广播仁义无疑对自己国家的发展是充满着积极影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