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渠被杀之谜:到底其身中几枪又因何被杀死?( 二 )


吊唁期间,亲朋故旧为避嫌,不敢前往,场面自然十分冷清,只有父亲的挚友、时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的孙连仲全副戎装前来鞠躬致祭,并送来花圈 。军医处长姜维翰也代表谷良民军长送来花圈 。
由于父亲生前多次前往鸡公山,对那里的自然景致情有独衷;加之鸡公山又在孙连仲的防区之内,便决定暂时将父亲的灵柩安葬在那里的苍山云海之间,俟战事结束后再迁回北方 。
墓地是由鹿钟麟和孙连仲一起勘定、购买的,地点在鸡公山南岗风景区一处松柏成荫的山崖下面 。父亲的灵柩用火车从武昌运到武胜关,再用汽车拉到鸡公山 。下葬那天时届中午,天降大雪,万籁无声,在寒山远树之间,但见一队送殡仪仗及一具由数十人抬着的巨大棺木沿山道向墓穴缓缓行进,两乘蓝呢小轿紧随其后,纸片夹杂着雪片漫天飞舞……
傍晚时分,在一座三尺见方的新土坟前竖起一通简朴的青石碑,上书“韩公向方之墓” 。
全部殡葬活动皆由孙连仲主持.
1954年,父亲的灵柩由其家人迁葬到北京西郊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黑色的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韩复榘”三个大字,下边是“1891—1938” 。在那片幽静的墓园里,与父亲长眠在一起的还有谷良民、葛金章、何思源诸先生 。
不管蒋介石出于何种动机,在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蒋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追究父亲的责任,他应无话可说 。

蒋介石为什么要杀韩复榘?几十年来,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韩究竟有没有犯罪?
在“高等军法会审”对父亲的判决书中,把“不遵命令,擅自撤退”规定为他的主要罪状,应该说,如此定罪是没问题的 。因为他的确没有遵照大本营的命令去“死守泰安”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常识,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就是犯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至于判决书中所谓“勒派烟土、强索民捐、侵吞公款、收缴民枪”等“罪名”,不过是刑名师爷的文字游戏罢了,不足与论 。
“撤退”同“进攻”、“防守”一样,都是一种战争形式,本无可厚非 。问题的关键在于,“撤退”可以,但不能“擅自” 。抗战以来,弃守名城的国军高级将领不知凡几,但人家都是“奉命撤退”,何罪之有?更有“奉命”当汉奸的,后来还成了“曲线救国”的英雄呢!那么别人为什么可以“奉命撤退”,韩就必须“奉命死守”呢?为什么刘峙丢了保定、石家庄就不算平汉线北段门户大开;韩丢了济南、泰安就是“津浦线北段门户大开”呢?这应由大本营来判断,最终解释权在最高统帅,不是战地指挥官应该过问的 。如果父亲因此就认定是“蒋先生借日人之手消灭异己”,也只能私下发发牢骚而已 。
不管蒋介石出于何种动机,在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蒋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追究父亲的责任,他应无话可说 。
人们之所以指蒋介石杀韩有“消灭异己”、“挟私报复”之嫌,即在他的双重标准 。
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于津浦线上失守济南的同时,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峙于平汉线上连续弃守保定、石家庄,一路跑回郑州,因此有了“长腿将军”的雅号,非但未受任何惩处,反而冠冕堂皇地在开封会议上协助军统特务绑架韩复榘 。
现在普遍认为,父亲的死与他在“西安事变”中的态度有关 。蒋介石都被释放了,别人纷纷鸣放鞭炮,驰电祝贺,父亲竟当着蒋伯诚的面,说张学良做事“虎头蛇尾”!难怪冯玉祥说起蒋杀韩的一段公案时,感慨道:“很多人私下里说,这是对双十二事件的报复,看来是颇有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