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勤王师被6万敌军打到亡国因为有一个奸臣

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常年积弱,宋徽宗统治年间昏庸无能,重用奸臣童贯、蔡京,导致朝廷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各地都在爆发起义,北宋遇到了建国以来最大危机,宣和年间,宋江、方腊起义从内部给予了北宋重重一击,虽然宋徽宗出兵镇压农民起义,渡过了这次危机,不过北宋最大的困境却是周边的少数民族 。
宣和二年,北宋统治者听从蔡京建议,与金国结成盟友,约定共同进攻日渐没落的辽国,宋朝原本打算此次胜利,可以夺回失去的燕云十六州,令人没想到的是辽军虽然无法与金军正面交锋,却轻而易举打退宋军进攻,同年年底,金军出兵攻克燕京,强占燕云十六州 。
宋金双方几次交锋,北宋步步退让,最后双方协定北宋每年向金国缴纳岁币40多万,金国答应仅把燕京让出来,金朝撤退以后将城中的金银财宝席卷一空,宋军到手只剩一座空城,拿回燕京以后,宋朝高层大肆庆贺,童贯将一系列败仗美化成宋军大胜,沉醉在喜悦当中 。
君臣上下都沉醉在“恢复燕云”的胜利当中,虽然局势紧张,北宋却从未放弃过内斗的“光荣传统”,王甫因“夺回”燕京有功,日益骄纵,处处与太子赵恒作对,密谋除掉太子,改立赵楷为接班人,结果被太子联合御史中丞集体弹劾,罢黜王甫丞相职位,朝中无人,统治者复用已经八十高龄的老奸臣蔡京,朝中事务都由蔡京父子掌控 。
1123年,原辽国将领叛逃金国投降宋朝,引来金人质问,北宋无奈只能交人,结果引起当地汉人不满,同年八月,完颜晟继位谋划攻取宋朝,靖康元年初,金国大军第一次围困东京,宋朝统治者大惊,急忙从各地调集兵马勤王,大军总计20余万,加上城内守军,兵力远远超过金军,不过宋朝军队战斗力非常弱,面对6万多名金军围困,竟没有一丝转败为胜的希望 。
援军赶到以后,奏请朝廷趁夜突袭敌军大营,解决围城危机,宋钦宗没有办法,同意试一试,不过此次作战计划被敌军知晓,金军不动声色,布下重重兵马,等待宋军入阵,战斗一直持续到天亮,宋军毫无疑问全军覆没,提出夜袭的将领自觉没脸面见圣上,只身一人逃走隐居,再也没有出现 。
夜袭失败沉重打击了宋钦宗的信心,眼看打仗不行,宋朝内部又想通过和谈解决问题,最终两国达成协议,宋朝割地,赔款,此后金军全面回撤,有心杀贼的大将李纲打算趁机带兵反击,结果被宋钦宗驳回,李纲认为金军不会轻易后撤,请求派兵“送行”,宋钦宗依旧不同意 。
后来宋徽宗质问李纲为何不抵抗,任由金军轻易撤离,李纲自然不能说是钦宗命令,由此可见,徽宗在某些方面还是要比钦宗更加高明,金军回撤以后,软弱的钦宗觉得自己安全了,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危机,钦宗没有大力发展军队,反而重用主和派官员,这些人一上台就开始遣散还未赶到京城的勤王军队,让他们原路返回,这些士兵本就不情愿,一来一回后许多人都判出军队,沦为流寇作乱 。
宋钦宗摇摆不定,没多久在三镇军民奏请下,再次出兵与金军作战,先后派遣数十万大军救援太原,不过宋军彼此之间缺少交流,各自为战,几次行动均以失败而归,数十万部队接连战败,所剩无几,其中大部分都是各地集结的勤王部队 。
太原落入敌手,金军趁机发动第二次全面入侵,宋钦宗没有办法,下令各地集结兵马,许多地方势力认为朝廷朝令夕改,于是消极怠工,大军慢悠悠的赶路,赶赴东京的时候,东京早已沦陷,金军第二次南下期间,包围东京城,各地兵马听从朝廷命令入京援助 。
当时从各地集结而来的部队主要有以下几支,首先就是皇族宗亲赵叔在京西北路招募而来的8000多人,不过等到他们赶过来以后,金军早已攻陷城池,掳走徽钦二宗和大量金银财物,向北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