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何以成为中国最后一个丞相?( 二 )


随后,赵国沦陷,赵高及母亲都被抓到秦国做了奴隶 。赵高母亲不堪折磨也死了 。赵高把仇恨埋在心里,一心想颠覆秦国,为亲人们报仇 。
深藏不露的他,被秦始皇看中,想重用他,但是他来自赵国,秦始皇不放心,于是下了狠招,命人阉了赵高,杀了他的妻子、女儿 。让赵高专心事秦 。赵高暗自发誓要血债血还 。秦始皇在世时,他不敢轻举妄动,但到了秦二世胡亥时代,他如鱼得水 。最后干掉李斯,得到丞相高位 。
提到赵高和秦二世胡亥的关系,大家都认为是赵高带坏了胡亥,殊不知前期的坏事基本上都是胡亥主导,秦朝的后期暴政,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赵高而是胡亥,他实行大清洗,屠兄弟十二人,杀擎天柱大将蒙恬,挥动大棒毫不手软 。从继承人的角度讲,与其说秦始皇大儿子扶苏是皇位合法继承人,不如秦始皇的这个小儿子胡亥是秦始皇灵魂的合适继承人 。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的精神衣钵——残暴嗜杀的流氓本色 。所以才促就了残忍复仇的奸相赵高出笼 。
到了后来指鹿为马,那是胡亥不理朝政的缘故,才逐渐被赵高把持了权力 。胡亥是个心黑手辣但没有理想的人,坐稳了皇帝宝座的他,对赵高说:“人这一生就如白驹过隙,做了皇帝,我想尽心享乐,爱卿你看呢?”这正合赵高心意,从此讨好胡亥享乐,渐渐独揽大权 。可见,相奸的前提一定是君暗,绝无“君明而相奸”的道理 。
再拿前面提到的朱升来说,他是朱元璋打天下时的军师级人物,是朱元璋三顾茅庐请出来的大贤,曾提出过“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战略,祝朱元璋成功夺取天下 。按理说也是贤相的合适人选 。但此人却在明朝建立的第二年,就突然辞官归隐了 。这是为什么呢?
表面的原因是体弱多病告老还乡,当时朱升已经年逾七旬,而且多病,是到了告老还乡的时候了 。但深层的原因却是迫于政治形势,出于明哲保身的自谋策略 。正如一位诗人祝贺朱升归隐的诗句所说:“掀天事业乾坤内,开国功勋宇宙间 。明哲保身归隐后,翰林声价胜封王 。”
长期在朱元璋身旁朝夕相处,朱升对领导的秉性有透彻的了解,一言以蔽之:猜忌刻薄 。未成皇帝前,尚能隐而不发,但成为皇帝以后,这个秉性无限挥发,继续共事,必无好下场 。而朱升这种要人格要尊严的大文人,在变脸皇帝面前,又不能违心做事,所以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朱升向朱元璋请求“退休”时,得到朱元璋的极力挽留 。为了挽留他,甚至表示要给他更高的官衔,可以子孙世袭 。两人之间有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话——
朱升:谢谢领导好意,我不敢接受更高的官衔,因为我的儿子福份浅薄,不敢承受天恩 。
朱元璋问:你有几个儿子?你不接受更高的官衔也就算了,为何不让你的儿子来辅佐我呢?
朱升哭着回答:臣只有一个儿子,名叫朱同,“事君之忠有余,保身之哲不足”,我不希望他做官,恐怕他日不得老死家乡 。
朱元璋面露不悦之色:这是什么话!我和你虽有君臣之分,却情同父子,你为什么有这种担心,顾虑到这一步?
朱升坦白地回答:并非臣的过虑,但愿陛下哀怜老臣,免臣的儿子死罪,赐以完躯,就是万幸 。
朱元璋被声泪俱下的朱升感动了,决定赏赐朱升父子“免死铁券” 。
洪武三年,朱升病逝,可谓寿终正寝 。可是他的子孙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朱元璋赏赐的“免死铁券”真的可以“免死”吗?已经担任礼部侍郎的朱同,被卷入“胡党案”,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处死刑 。朱元璋特别开恩——“赐自缢”,给了他一个完尸,已经皇恩浩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