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皇帝曾盛赞哪位名臣为天下廉吏第一?( 三 )


虽然担任按察使时间不长,但于成龙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在当年的“大计”中,被巡抚吴兴祚举为“卓异”,称赞他是“闽省廉能第一” 。这是于成龙第三次被考核为“卓异”,他也因此被康熙“特简”,担任直隶巡抚 。

遭弹劾被降了五级
于成龙为官清廉,这在当时的官场是十分另类的,他因此得了许多雅号,透过这些雅号,可以想见他的甘苦与自律 。
第一个雅号叫“半鸭知县”,得自于罗城 。据《于清端公政书》载,有一年,于成龙的大儿子于廷翼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临走时,他想给儿子带点东西路上吃,找来找去,家里只有一只咸鸭子比较贵重,便割下半只让他带走了 。这件事传到百姓耳中,于是就有了“半鸭知县”的绰号,还传唱说:“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公临行割半鸭 。半鸭于公过夜钱,五厘酒价何处拈?”
在黄州,于成龙的外号叫“于糠粥” 。康熙十年,黄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于成龙一边开仓赈灾,一边劝谕富豪人家解囊,他更是身先士卒,把仅有的一匹骡子“鬻之市,得十余两,施一日而尽” 。无米下炊,于成龙就吃起了“糠粥” 。什么是糠粥呢?就是当地穷苦人家在用白米熬稀饭时,会把舂米剩的糠皮炒熟磨碎,撒在稀饭里充饥 。百姓们知道于大人每天以糠粥度日,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于糠粥”,还编歌谣说:“要得清廉分数足,唯学于公食糠粥 。”
于成龙还有一个雅号,叫“于青菜”,得自于两江总督任上 。“两江”,即江南、江西两省,范围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上海、江西四省市 。来到沃野千里的江南富庶之乡,于成龙不改初衷,一如既往,“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百姓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 。在他严格的约束下,“仆从无从得茗,则日采槐叶啖之,树为之秃” 。
可贵的是,于成龙的廉洁,发自内心,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博取清廉名声 。黄州的饥荒过后,粮食充裕了,他也不再坚持吃糠粥了 。有位叫鲁晟的人,特地想品尝一顿糠粥,于成龙招待他的却是大米干饭,弄得鲁晟遗憾不已,多年之后还耿耿于怀 。于成龙曾撰写了一副对联说:“山到穷时,现许多峭壁层崖,欢富贵功名,何似林禽野兽;路逢狭处,经无数行云流水,任磐桓谈笑,休辜翠竹苍松 。”对他来说,清廉不仅是一种为政理念,更是一种参透人生的生存信仰 。
除了自身一尘不染,于成龙在廉政建设上也不手软 。康熙十九年,于成龙升任直隶巡抚后,颁布了《严禁火耗谕》 。所谓火耗,是指官府将从民间征收赋税所得之细碎银两重新熔铸为银锭时的损耗 。火耗由州县自行征收,有的高达正赋的百分之五十,这些钱多用于官吏们“分肥”和馈送上级 。此外,他还禁止官员之间馈赠礼品 。然而这一年的中秋节,大名县的知县偏偏不信这个邪,备了一份“薄礼”,公开写了手本,送到巡抚衙门,祝巡抚大人中秋快乐 。于成龙大为恼火,立刻起草了《严禁馈送檄》,给予通报批评,并警告说:“本应题参,姑念初犯,暂从宽宥 。”直隶的送礼之风由此收敛 。
康熙二十年,康熙特旨授于成龙两江总督 。消息传来,江南那些历来习尚奢侈的世家大族都“减舆从,毁丹垩,婚嫁不用音乐”,南京的布价则骤然上涨,“金陵阖城尽换布衣” 。于成龙深知“州县各官厉民积弊,处处皆然,而江南尤甚”,为革除这些不良风气,他到任后亲手制定了《示亲民官自省六戒》,提出了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这六条戒律 。紧接着,他又颁布了《兴利除弊条约》,严禁各级官员滥加火耗和私派,严禁馈送,禁止向行户摊派取索,禁止奢靡逸游等 。于成龙还从自己做起,公开声明:“本部院下车,以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毫之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