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女英豪萧燕燕:皇后萧燕燕是如何振兴辽国的( 二 )


带兵打战没什么本领的萧思温,看人却很有准头 。16岁的萧燕燕嫁给耶律贤后,很快就从贵妃晋升为皇后 。
17岁步入朝堂代夫理政
耶律贤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契丹帝国的政治开始显现出一派清明气象,国力也随之上升 。立志要做治世贤君的辽景宗,整日捧着《贞观政要》研读,倒是颇有乃祖之风 。可惜天不遂人愿,没给他一个好身体 。做了皇帝后,又患上了风疾,身体非常虚弱,严重的时候,连马都骑不住,更别提处理军国大政了 。
就这样,萧燕燕适时地走到了前台,每逢耶律贤犯病时,萧燕燕都代他上朝处理国事 。一开始,萧燕燕还仰仗父亲在朝中的支援,但时间一长,她对政务越来越熟悉,内外周旋之中,竟然可以游刃有余了 。耶律贤发现了妻子的才干,干脆放心地将朝政交给她,自己以养病为由开始了休闲娱乐 。
萧燕燕大权在握后,父亲萧思温也迅速成为朝中的重要人物 。然而树大招风,这种显赫引来不少人的妒恨 。公元970年5月,萧思温随景宗出外行猎时,遭到了政敌的刺杀,猝不及防,一命归西 。父亲的死,使年仅17岁的萧燕燕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如此残酷的权力斗争也使她的政治阅历迅速地成熟起来 。两年之后,19岁的萧燕燕在治理国家的同时,为辽景宗生下了长子耶律隆绪 。景宗后继有人,对萧燕燕更是宠爱无比 。
在萧燕燕的努力下,几年后,辽国经济形势好转,军事实力日益增强 。朝野上下,对年轻的皇后刮目相看 。为了对妻子几年来的辛劳表示回报,景宗将一个皇帝所能给予的最高嘉许和信任都给了她 。公元976年2月,辽景宗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暨‘予’,并著为定式 。”这就是说,景宗将妻子的地位升到了与自己等同的位置,把契丹王朝的军政大权,彻底交到了萧燕燕手上 。
两场大战令宋太宗胆寒
公元979年,统一了南方的宋太宗赵光义发动了征伐北汉的太原之战 。萧燕燕清楚,宋太宗征伐北汉,最终目的是夺取燕云十六州 。萧燕燕不希望失去北汉这个辽宋之间的缓冲地带,于是,派人到北宋交涉,希望北宋不要征伐北汉 。但是,赵光义自恃兵强马壮,对萧燕燕的警告置若罔闻,在消灭北汉之后,宋太宗不顾胜利后不得奖赏、心有怨恨的将士们的反对,强令疲惫不堪之师,徒步600余公里,越过连绵险恶的太行山脉,去进攻辽国 。
战争开始时,宋军兵不血刃,连克军事要地,并对辽朝的“南京”幽州城(今北京)形成了合围之势 。一时之间,赵光义不禁有些飘飘然了 。却全然不知自己长途奔袭,孤军深入,已正中了萧燕燕“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计谋 。
在接下来的高粱河会战中,宋军三面受敌 。原本疲惫、厌战的将士在酣战之时突然叛变,顷刻间,宋军全线溃败,死者万余人 。宋太宗本人也身中流矢,腿部受伤,乘驴车狼狈狂逃 。辽军追至涿州,缴获宋军兵器、粮秣无数 。宋太宗腿上的两处入骨箭伤,竟成了他日后病死的主因 。
次年10月29日,萧燕燕与丈夫亲率大军进围瓦桥关(河北雄县) 。赵光义命宋军严密设防,阻截辽军南下,并亲率大军驰援瓦桥关 。但辽军进展迅速,宋朝援军尚未赶到,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已率前锋军将瓦桥关包围 。萧燕燕抓住战机,命令耶律休哥出击 。辽军兵锋锐猛,奋力冲杀,宋军不敌,退至莫州(河北任丘北州镇),被辽军追及,展开决战 。宋军损失很大,几员战将被俘 。心有余悸的赵光义,怕重演高粱河之战的悲剧,不敢再进,只好草草收兵 。
处变不惊保幼子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