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凄凉结局:民国才女张爱玲人生结局如何

夜夜笙歌,灯红酒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极尽了世间繁华 。虽然与贫瘠落后的中国大背景格格不入,但有着“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大上海汇聚了各界名流,在民国政府“黄金十年”的烘托下,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繁华绮梦 。
1920年,上海,贵族府邸,张爱玲出生了 。张爱玲的祖辈乃官宦人家,历代书香门第,她的祖母李菊耦更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长女 。
在家族没落,父母离婚的重重阴云之下,少女时代的张爱玲于1931年入读了上海圣玛丽亚女校,此时,大上海繁华正盛 。
早在幼年,张爱玲就展露了文学天赋,及长,更是文出不穷 。1943年,张爱玲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使她在文界崭露头角,也引起了多方关注 。张爱玲一生著作颇丰,《金锁记》和《倾城之恋》最为我们熟知 。其中《金锁记》得到了傅雷先生的大力褒扬 。总之,才华横溢的张爱玲就这般在如歌似梦的大上海灿烂的绽放了 。
繁华和美好的背后,张爱玲的悲剧也暗自滋长了起来 。张的不幸源于她的两桩失败的婚姻 。
1942年张爱玲初识胡兰成,两人话语投机,长谈不歇,两年后二人成婚 。然后胡兰成一直粉饰汪伪政府的卖国行径,是千夫所指的汉奸 。不知张爱玲为何身许胡兰成,恨屋及乌,张爱玲也因此被戴上了汉奸的高帽子 。日本投降后,胡兰成逃亡日本,张爱玲也唯有独自哀伤 。
独自漂泊的张爱玲于1955年来到了美国,并于次年与大她29岁的美国作家赖雅结婚 。当时张爱玲36岁,赖雅65高龄 。十一年后,赖雅先生去世,张爱玲未能留下一女半子 。
不久,孤身的张爱玲开始了幽居生活 。1995年,75岁的张爱玲被房东发现因心脏病死于寓所,被发现时她已经去世一个星期了 。本人每每赏读张爱玲的生平作品,念其一生坎坷,孤独悄逝,亦不胜伤感!
相关阅读:张爱玲嫁两个坏丈夫 曾因经济困难而去打胎
正是由于著名文学批评家夏志清的极力推崇,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作家登上世界文学舞台 。张爱玲也曾说过,夏志清是她唯一信任的人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是夏志清所著的最后一本书,该书于2013年首先在台湾出版,他在序言里表示:“张爱玲给我的信件自一九九七年四月首次发表,距今将近十六年 。现终于编集成书 。之所以出这个东西,是希望能增进人们对张爱玲的了解,对张爱玲有兴趣的人,从信里能够看出她的奋斗,她的生不逢时 。”为了让读者理解张爱玲每封信件的来龙去脉,夏志清在书中加入了很多注解说明,还配上了张爱玲的手稿等 。张爱玲将自己晚年凉薄的一面真情吐露给夏志清,夏志清则写道:“张爱玲晚年精神出现幻想症,认为美洲跳蚤到处跟着她,她不断搬家 。根本没有家具,拖着一大堆纸袋不断四处搬家,把自己翻了十几年的英译《海上花》手稿搞丢,把赖雅的信和我给她的信也弄丢了 。死时家徒四壁,屋里连一张写字台也没有,只有一个旧床垫,她太苦了!”
张爱玲:他们喜欢的正是我想拆穿的
张爱玲晚年生活在美国,也曾创作了《北地胭脂》等作品,不过出版都不顺利 。张爱玲于是写信请求夏志清,请他找些外国评论家与编辑看看书稿 。夏志清在书中说:“我硬着头皮找了同系教授Donald Keene,但他的反映并不好 。”后来,《北地胭脂》辗转在英国出版,夏志清说:“张爱玲在美国不吃香,此书出版后简直没有一点反应 。”
对于自己的四处碰壁,张爱玲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她在信中写道:“我一向有个感觉,对东方特别喜爱的人,他们所喜欢的往往正是我想拆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