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的一代晋商乔致庸:乔致庸如何发家致富( 三 )


乔家大院
乔致庸创办的银号
乔致庸之所以如此看重票号的前途自有他的心得 。当时商路上土匪和乱军纵横,商人携带大量银两非常危险不便 。而票号兑换的汇票即便被土匪所截,没有密记也不可能在票号中兑换到银子 。令人惊讶的是,后人考证,整个山西票号史上,至今一例有据可查的误兑错兑都没有过 。乔致庸利用乔家的资本一气开了两个票号大德通和大德丰 。大德通正是电视剧里的大德兴改过来的 。成立于咸丰年间的大德兴最初主要经营茶叶,同时也搞汇兑 。乔致庸后来发现票号是更新的产业,于是改成汇兑为主,茶叶为辅 。光绪十年,乔致庸把大德兴改为大德通,同年专门成立了大德丰票号,专营汇兑 。在乔致庸经营下,后来大德通和大德丰都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票号 。武殿学用这样几个数据显示了乔致庸经营票号的发展速度,光绪十年大德丰成立时的资本是6万两,没几年就变成12万两,到光绪十几年的时候资本已经增加到35万两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 。乔致庸把每年利润部分继续投入作为资本,行话称为“倍本” 。通常山西商人会在每一个账期分利,每个账期一般有3年,4年或者5年 。乔致庸几乎所有红利都投入到资本中,他的资本在当时的票号里也可以说首屈一指 。当时有人估计乔家的资本有四五百万两白银 。建国后的研究估计,乔家的流动资金约在800万到1000万两,这还不包括票号和房地产 。这个数字是大家估算的,因没有明确记录,主要根据乔家当时有多少铺面字号来推算,准不准也很难说 。但在当时山西,乔致庸作为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成为明代开始发迹的山西商人群体中处于上升期的新兴力量 。
乔家始祖乔贵发,祖居祁县乔家堡,因其父母双亡,早年常为人帮佣,是一个衣不遮体无依无靠的光棍汉 。乾隆初年与秦姓结为异姓兄弟,一同出走口外,开始在萨拉开厅合成当铺做伙计,稍有积蓄,便转到西脑包开草料铺,兼销豆腐、豆芽、切面及零星杂货 。二人苦心经营,生意日见起色 。但后来又一度亏赔,几乎歇业 。乔只好回原籍种地,留秦姓守摊 。乔回原籍后娶积氏为妻,后续李氏 。
乾隆二十年(1755)口外粮食丰收,秦氏趁粮价低时购存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歉收,秦把黄豆出售,获利颇丰,便把乔从原籍叫来共同经营 。乔秦二人把店移到东前街,开设客货栈广盛公,乔秦二人当上了财东 。到嘉庆时,广盛公生意十分兴隆,但一次倒卖“买树梢”蚀本 。所谓“买树梢”就是当农民急于用钱时,将其青苗作抵押,商号借钱给农民 。广盛公这次“买树梢”蚀本,几乎倒闭,幸当地往来业户支持,议定将广盛公欠款缓期三年归还,使广盛公得以苟延残喘 。到三年结账时,广盛公不但还清了债款,而且大有余利 。秦、乔认为此乃复兴基业起点,便把广盛公改名复盛公 。乔氏以在中堂、大吉堂、进修堂、德兴堂名义,秦氏以三余堂名义,在复盛公共投资白银 3万两,业务仍以经营油粮米面为主,后又兼营酒、衣服、钱铺,买卖日益兴隆 。
乔家子弟恪守祖训,定有家规,不准嫖赌,不准纳妾,不准酗酒 。因此乔姓家业兴旺 。而秦姓子弟吃喝嫖赌,挥在浪费,渐从号内将股抽出,全部花光 。秦氏抽出之股均由乔家补进,最后复盛公14个财股中秦姓只留1分2厘5,余皆为乔姓之股 。
复盛公成为乔姓之商号后,买卖兴隆,继在包头增设复盛全、复盛西商号和复盛菜园 。后来又在包头城内共开设复盛公、复盛西、复盛全等有19个门面,四、五百职工,是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号,故包头城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