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关之战在三国历史上存在吗?

三国时期 , 在阳平关发生过数次攻防作战 , 其中曹操和刘备的进攻是从西向东 , 而钟会的进攻则是相反 , 是从东向西攻关的 。曹操在强攻失利之后 , 用计夜袭 , 才取得成功 , 而刘备则一味强攻 , 虽然兵力优势 , 但是依然不能夺取阳平关 。反观钟会 , 则很轻易地就攻占了阳平关 , 虽然有蜀将先投降的影响 , 但是阳平关西侧险要、东侧并不利于防御的特点也显现出来 。否则 , 以傅佥的忠勇善战 , 怎么一下子就失守关城了呢 。而纵观整个三国时期 , 魏国却只有这一次是从阳平关外面强攻的 , 其余则无一例外是走那秦岭中艰难、漫长的峡谷来进攻汉中 。[1]历史上真实存在曹操说要喊自己儿子曹彰过来打刘备儿子刘封的话吗?这事不存在 , 刘封不是刘备儿子 , 而是刘备养子 , 也可以说刘封是刘备的义子 。
【阳平关之战在三国历史上存在吗?】阳平关(秦岭之川陕间关隘)编辑蜀道难 , 难于上青天 。在蜀道上 , 在宝成铁路(宝鸡至成都)和阳安铁路(阳平关至安康)的交汇处 , 有一个小镇叫阳平关 , 又称做阳安关 。北边是秦岭山脉 , 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 , 嘉陵江水依镇而过 , 把小镇老街与火车站分成两块 , 雄伟壮观的嘉陵江大桥象一条彩带又把他们紧紧系在了一起 。子龙山巍然坐落在江边 , 据传说当年赵子龙在此镇守练兵 。老街面对嘉陵江 , 背靠鸡公山(又叫击鼓山 , 在不远处又一村叫擂鼓台) , 有山有水 。站在子龙山上看江对面的鸡公山 , 就象雄鸡的头冠挺立 , 翠绿的山体把他装扮的更加漂亮 。历史沿革阳平关在三国时期名为阳平关 , 为蜀北主要门户 。蜀汉有阳安关 , 在汉阳平关以南 , 即今宁强西北 。宋改阳安关为阳平关 , 此后的阳平关均指此关 。阳平关在宁强县城西北 , 处秦巴环绕之万山丛中 , 是古今秦蜀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军事要塞 。阳平关三国时代称做阳安关或关城 。西通阴平 , 东控汉沔 , 为蜀汉北方的重要门户 。2历史古关编辑地理位置古阳平关 , 又名白马城、尽口城 , 始建于西汉 , 位于今陕西省勉县武侯镇莲水村 。北依秦岭 , 南临汉江和巴山 , 西隔咸河与走马岭上的张鲁城遥遥相对 , 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 。与汉江南北的定军山、天荡山互为犄角之势 , 是汉中盆地的西门户 , 同时也是巴蜀通往关中的北端前沿 , 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进利于攻 , 退可以守 。晋人张荟《南汉记》载:“蜀有三关:阳平、江关、白水……” , 而《隋书》地理志则对古阳平关的军事战略地位描述得更为详尽:“西控川蜀 , 北通秦陇 , 且后依景山 , 前耸定军、卓笔 , 右踞白马、金牛 , 左拱云雾、百丈 , 汉、黑、烬诸水襟带包络于其间 , 极天下之至险 。蜀若得之上可以倾覆寇敌 , 尊将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 , 开扩土地;下可以固守要害 , 为持久之计 。……”因而 , 古阳平关自古就被视为“蜀之咽喉”、“汉中门户” , 才有了人们“汉中最险无如阳平”的感叹 。正因为阳平关有它特殊的地理位置 , 因而各时代众多的英雄豪杰 , 历史巨人都曾在此或以文韬武略 , 或用金戈铁马演绎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尤其是三国时期 , 蜀、魏的帝王将相用尽谋略的争夺之战 , 更为古阳平关平添了许多神秘 , 使之名扬四海 。著名战役东汉灵帝末年 , 益州牧刘焉阴谋割据巴蜀 , 遣张鲁为督义司马 , 攻打汉中 。张鲁率兵自成都北上 , 沿剑阁栈道出古百牢关 , 到达沔阳(今勉县) 。首先从阳平关打开缺口 , 并筑寨堡于西侧的走马岭 , 随后 , 南渡沔水(今汉江)占领定军山 , 北面夺取天荡山 , 杀死汉中太守苏固 , 从而占领整个汉中 , 统治汉中长达20多年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 曹操率兵10万 , 攻取徽县、凤县后 , 开始进军汉中 , 攻阳平关 。张鲁命其守将张卫、杨昂、杨任等人依山筑寨坚守 。曹兵久攻不下 , 只好诈退 , 使阳平关守军放松警戒 。而后 , 曹兵乘机攻取阳平关 , 张鲁守军自乱 , 杨昂战死 , 张卫、杨任逃回南郑 , 张鲁逃往四川巴中 。曹操夺取汉中后 , 留夏侯渊、张郃、等镇守汉中 , 自己则因恐后方不稳而率主力回到北方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 , 刘备率领诸将进兵汉中 , 被张郃阻挡在阳平关外汉江上流的深山峡谷之中 , 彼此相互对峙一年有余 , 刘备未能进入汉中盆地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 刘备一面派兵攻打张郃在走马岭的营堡 , 一面南渡汉江 , 沿山间小路 , 通过夜间偷袭抢占了军事要地定军山 , 并且斩了夏侯渊 。张郃闻夏侯渊败死 , 即退守阳平关 。随后 , 曹操增兵阳平关与刘备决战 , 刘备坚守不出 , 曹军终因军粮不济 , 将士伤亡过大 , 而败退关中 。自此 , 汉中归刘备管辖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 , 诸葛亮出师北伐 , 率领各路大军屯兵于沔阳长达八年之久 。在这八年里诸葛亮一直把阳平关作为他进可以攻、退利于守的大本营 。其中 , 六出祁山 , 有四次都是出阳平关沿陈仓古道进行北伐的 。而每当退兵时 , 他又在这里休养生息 , 教兵演武 。现今在古阳平关的卧龙岗上仍留有诸葛亮读书台遗址 。雄关依旧 , 往事如烟 。当纵横交错的公路、铁道已使天堑变通途时 , 古阳平关遗址上那残存的城墙、古碑和深阔的壕沟 , 似乎仍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辉煌和荣耀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