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末代皇妃李玉琴的爱情溥仪入狱她苦等十年( 三 )


1956年12月25日,李玉琴第四次前往抚顺,这次她向溥仪提出了离婚的要求 。这个要求对溥仪的打击是巨大的,毕竟李玉琴是他在狱外最大的感情寄托 。当时抚顺战犯管理局也感到事出突然,因此竭力劝说李玉琴,李玉琴有些动摇 。为了挽回这段婚姻,管理局特地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内为溥仪和李玉琴安排同居了一宿,这是新中国监狱史上的一件大事。两人独处了一夜,溥仪不住地流泪,李玉琴更是呜呜啕啕地哭,两人深深感到那种非感情原因离婚的痛苦,但结局是不能避免的 。
1957年5月20日,法院最终同意了李玉琴提出的离婚要求 。李玉琴离婚后和当时在长春广播电台的一个工作人员黄毓庚结了婚,重新建立起幸福美满的家庭 。而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似乎出于刻意回避,很少再提到李玉琴 。
说起李玉琴,我们自然不能不说另外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婉容 。这位皇后美丽聪慧,但也有她自己的缺陷,宫内的凄苦生活惹得她不甘寂寞又吸毒成瘾,最终死在监狱中 。
婉容的悲剧故事是不少影视片的题材,我们就不多讲了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 ,是婉容的老师陈曾寿 。这位老学者是满清的忠臣,时代的弃儿,名噪一时的学者,稀世少有的收藏家 。在他有生之年,曾多次来青岛,也曾留下不少墨宝 。
他祖上是清朝“一代文宗”
说起陈曾寿,我们不能不从他的家世背景谈起 。成语中有个词叫“书香世家”,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独特的家族传统 。以“耕读”为主的中产阶级,总会将做学问一代代地传下去,也就造成了无数个文化家族 。常见的是祖上开始读书发迹,后辈把这一传统发扬光大 。陈曾寿的家庭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 。
陈曾寿的曾祖叫做陈沆,其父不过是个小小知县,但他却把官做到了四川道监察御史,陈家的壮大实际上从他开始 。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举,二十四年(1819年)中进士一甲一名(状元),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清道光二年(1822年),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 。
陈沆官做得好,文章也写得出色,他是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关于他的故事流传很多,科举辑萃网站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嘉庆年间,陈沆去黄州赶赴选拔举人的乡试,求取功名 。刚行至巴河岸边,不巧渡船刚刚离岸,船上早坐满了各乡秀才 。陈沆恳求艄公行个方便,将船开回岸边,一道渡他过河 。那艄公见站在岸边的是位文质彬彬的书生,便乐呵呵地说:“相公前往赶考,必是满腹文才 。如果你能作一首包括十个‘一’字的七言绝句,老夫即刻拨转船头,渡你同往彼岸 。如若不能,那就请相公耐心等待,待老夫先将此船才子送往黄州,上岸再喝上二两老酒,慢慢过来接你 。”陈沆一听急得直跺脚,忙说:“小生遵命,乞求贤翁先将渡船撑回头,我好赋诗,贤翁也好听得清楚,给予指点 。”老艄公捋须微笑:“也好 。”随即把船撑回岸边 。陈沆一脚跨了上去 。这时,恰好江心划过一条渔船,只见一个渔翁坐在船头,身边搁着一根钓竿,双手划着桨,身子一俯一仰地悠然自得,还乐呵呵地唱着渔歌 。陈沆举目四望 ,见江心秋波,正随波荡漾 。陈沆灵机一动,当即高声吟道:“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在这首短短的诗中,一连用了十个数字“一”,十分恰当,十分精妙 。艄公和满船秀才无不拍掌称赞,高兴地让出座位让陈沆坐下。
还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陈沆的机敏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陈沆得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 。有一次,嘉庆皇帝问陈沆一共认识多少字?他回答:“臣识字不多,用字不错 。”这个答案漂亮,对皇上谦卑,对自己肯定,两面都顾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