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竟也被斩首:中国历史上被斩首的三位皇帝

在中国古代,封建皇帝大都是遭受叛乱被杀,抑或亡国被杀等等,基本上是死于非命,且数量居多 。其中在死于非命这种方式的范围中,被斩首而死的皇帝却不为常见 。所谓“斩首”,也就是说将头和躯干分离,说白了就是砍头 。历史上像这样死法的皇帝非常少,仅仅出现了三位,他们分别是南燕末主慕容超、后秦末帝姚泓和南朝齐帝萧宝卷 。
一、南燕末主慕容超
慕容超(公元384年―公元410年),鲜卑族人,字祖明,南燕献武帝慕容德的侄子,北海王慕容纳之子,十六国时期南燕最后一位皇帝 。公元405年—410年在位,统治南燕五年 。南燕建平六年(公元405年),献武帝慕容德去世,慕容超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年号为太上 。大封宗室和群臣的官爵 。慕容超即位后,宗室贵族慕容钟、慕容法等联合叛变,最终除了慕容钟逃出投奔姚兴之外,其余叛党皆被一举抓捕受车裂之刑而死,内乱平息 。
平定叛乱之后的慕容超,可谓是和尚出山——走下坡路,从此开始荒废朝政,奢侈糜费,出游围猎,百姓深受其害,另外还肆意凌虐宗室大臣 。慕容超如此行径,左仆射韩倬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向其直言极谏,他却置之不理 。不久,慕容超便失去了人心、众叛亲离 。南燕太上六年(公元410年)正月,东晋太尉刘裕率领军队讨伐慕容超,慕容超向后秦求援无果,而此时适逢大夏皇帝赫连勃勃大败后秦,因此,前燕的支援梦想彻底破灭了 。结果前燕军队在没有外援军队的支持下,节节败退 。
慕容超见形势不利,便和身边的数十人出城逃跑,被刘裕的军队抓住 。刘裕数说慕容超不投降的罪状,慕容超神色自若,一言不发,只把母亲托付给刘敬宣而已 。慕容超被押送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并在街市将其斩首,时年二十六岁,南燕灭亡 。据《晋书》记载:超与左右数十骑出亡,为裕军所执 。裕数之以不降之状,超神色自若,一无所言,惟以母托刘敬宣而已 。送建康市斩之,时年二十六 。
二、后秦末帝姚泓
姚泓(公元388年-公元417年),羌族人,字元子,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文桓帝姚兴的长子,十六国时期后秦最后一位皇帝 。公元416年—公元417年在位,统治后秦一年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姚兴病死,太子姚泓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永和,并大赦殊死以下的罪犯,内外百官增加一级品位,下令让文武官员要直言进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无需忌讳 。姚泓如此宽宏和气,开明大度,不失为是一个明君,只可惜他无治理国家的才能,最终还是没能摆脱国破家亡的悲惨命运 。
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东晋太尉刘裕总领大军讨伐姚泓,最终姚泓军队因战事失利,败于东晋,姚泓无计可施,想要向刘裕投降 。他11岁的子姚佛念对其父姚泓说:“晋人将会随心所欲,我们最终一定不能保住性命,希望还是自己了断 。”姚泓茫然若失而没有回答 。姚佛念于是登上宫墙投地而死 。姚泓带着妻妾子女到营垒门前投降 。姚赞率领宗室子弟一百多人也向刘裕投降,刘裕把他们全部杀死,其余的宗族成员被迁到江南 。并把姚泓送到建康(今江苏南京)的闹市中斩首,时年三十岁,后秦灭亡 。据《晋书》记载:泓计无所出,谋欲降于裕 。其子佛念,年十一,谓泓曰:“晋人将逞其欲,终必不全,愿自裁决 。”泓怃然不答 。佛念遂登宫墙自投而死 。泓将妻子诣垒门而降 。赞率宗室子弟百余人亦降于裕,裕尽杀之,余宗迁于江南 。送泓于建康市斩之,时年三十……
三、南朝齐帝萧宝卷
萧宝卷(公元483年―公元501年),汉族人,原名萧明贤,字智藏,齐明帝萧鸾的次子,南朝齐第六位皇帝 。公元498年—公元501年在位,统治南齐三年 。据《南齐书》记载,见下:萧宝卷即位之后,终日玩乐,视百姓如草芥,对文武大臣也不知爱惜,动辄大开杀戒,就连自己的亲表兄弟江祏和江汜、亲娘舅刘日宣也未能幸免 。萧宝卷如此昏庸残暴,使得朝中上下人心惶惶,惊惧不安,导致发生始安王萧遥光、太尉陈显达与将军崔慧景先后起兵叛乱,但都以兵败被杀而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