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蒙古族将领满桂:忠于王事被射成了马蜂窝

明朝末年,地处辽东的满洲后金政权不断出兵袭扰明朝边境,明军众将领率部奋勇抵御,不少将领血洒疆场,如贺世贤,尤世功,陈策等人,而在这些忠勇殉国的明军将领中,竟然还有一位蒙古族的将领,他名叫满桂,为保卫北京城而惨死于满洲人的乱箭之下 。
满桂是个地地道道的蒙古人,怎么会成为明朝的武将呢?原来他的家乡在今天的河北宣化县,宣化县地处河北与内蒙古的交界地带,这里在过去是蒙古人与中原汉人相互来往的重镇,有一些蒙古人很早就迁居与此,与汉人杂居 。满桂幼年时就随父母迁到了宣化(当时叫宣府镇)居住,成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蒙族血统的大明臣民 。
满桂流淌着蒙古人的血液,当然也继承了蒙古人能骑善射的本领,成年后,他顺理成章的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为大明镇守边关的军人,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不断升迁,中年时已成为参将 。
但满桂后成为较高级别将领则得益于一个人,他就是明朝大学士孙承宗,有一年,孙承宗来边关巡视,身形彪悍的满桂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邀他交谈,发现此人很有军事才能,值得大用 。很快,孙承宗奉旨镇守山海关(明朝让文官负责镇守边关,并统领武将,真让人匪夷所思),立即任命满桂为山海关副总兵 。呵呵,大家万万没有想到,在素有“天下第一关” 之称的山海关上,竟然曾站立着一位彪悍雄武的蒙古族将军,为大汉子民防范着外敌 。
满桂调任山海关副总兵后,遇到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袁崇焕,据说,满桂刚遇到袁崇焕时,还曾和他发生冲突,袁崇焕当时只是山海关监军,所谓监军,并不是统领军队的主官,并没有实际的统兵权,只是代表朝廷来监察部队的纪律,所以满桂起初很不把他放在眼里,讥笑他是“小小芝麻官”,但是很快又被袁崇焕的过人胆识和才智所折服,两人之后配合默契 。
孙承宗虽然是文官,但却很有军事家的头脑,他觉得如果一味被动防守山海关是很危险的,应该主动向前防御,也就是将防御纵深向前扩展,他看中了距山海关200里之外的宁远(今辽宁兴城),当时还是一片荒原,但这里是满洲铁骑进攻山海关的必经之地,如果在这里兴建一座防御工事,就等于在山海关之前,又多了一道防线,这样就能更加有效的阻挡努尔哈赤的进攻,使他无法直接冲击山海关了,这种设置多道防线,将防御纵深主动向敌方延伸的军事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很有价值的,丝毫不落伍 。
孙承宗作为一个文官,竟然能想出这样的高招,真是很了不起 。明朝虽然很黑暗,朝中的政治斗争也一直很激烈,但真正的人才,实干家还是有不少的,如孙承宗 。
防御地点选好了,那么由谁来承担这个重任呢,孙承宗立即想到了满桂和袁崇焕,他马上命令这两名悍将前去宁远修建关城,这两人不负重望,仅一年时间,就修建起了一座坚固异常的关城 。
为建成这座军事重镇,还发生这么一件事,当时有不少辽东的汉族百姓因遭到努尔哈赤铁骑的大肆劫掠,无法生存,只得拖儿带女逃奔到新建的宁远城一带寻求庇护,他们就在宁远城外垦荒为生,可谁知,有一些蒙古族牧民也来到宁远附近放牧求生,这些凶悍的蒙古族牧民,经常骑马持刀来劫掠垦荒的汉族百姓,使得他们无法休养生息 。
群众是军队的根基,没有了民众,宁远成为了一座孤城,也很难有效抵御外敌,汉族百姓受到蒙古族牧民的不断袭扰,无法立足,很多都想迁走,孙承宗对此深感忧虑,于是命令满桂率军攻打蒙古部落,满桂欣然领命,率领铁骑攻入部落,最后将其全数驱赶出了宁远的地界 。一个地地道道的蒙古人,竟然毫不犹豫的向自己的族人使用武力 。在今天看来真有点不可思议,我想,满桂只是一介武夫,应该不懂什么儒家的“忠孝节义”,所以驱使满桂做出这种行为的应该不是封建道德观,我们只能理解为,在明代,已经有了职业军人的概念,满桂是一个恪尽职守的职业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