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元帅先轸:辅佐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先轸(?—前627年) , 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 , 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 故又称原轸 。先轸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 , 屡出奇策 , 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 , 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 ,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 。
追随重耳
晋国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 。他从小就喜欢结交士人 , 十七岁(公元前673年)时就有五位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 。先轸就是其中一个 。
前656年 , 晋国发生骊姬之乱 , 公子重耳的五位朋友追随他逃到了狄国 。
前636年 , 在宋国、楚国、秦国等多方帮助下 , 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 , 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后重用先轸与狐毛、狐偃、赵衰等人 , 一时之间晋国国势强盛 , 贤臣良将蔚然于晋室 。
这个时候 , 齐已无力争霸 , 秦又偏处西隅 , 只有楚国和晋国有力量争取中间地带从而称霸 。所以 , 晋楚城濮之战是决定春秋中期局势的关键性战役 。
城濮败楚
公元前633年 , 楚国组织诸侯联军攻打宋国 , 宋派人向晋求救 。
晋是否救宋是建立霸权的关键问题 。如果不救宋 , 不仅失去宋国 , 也将失去其他小国对晋的信任 。救宋 , 楚国实力比晋国强;而且晋国距离宋国较远 , 并且有曹国、卫国——两个楚国盟国隔在中间 , 劳师远征 , 困难很多 。文公因此犹豫不定 。先轸向文公进言 , 认为必须出兵援救宋国 , 这关系着晋国的前途 , 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他向文公分析救宋的重要意义:报答宋国对曾流亡的文公所施的恩惠 , 解救宋国因为背楚附晋而遭到的危难 , 树立晋国在诸侯心目中的威信 , 奠定晋国建立中原霸权的基础 , 全部在此一举 。狐偃赞成他的看法 , 并且提出攻曹、卫以解宋国之围的建议 。于是 , 于是文公下定决心 , 出兵援宋 。
晋国将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 , 先轸为下军佐 , 辅佐下军主将栾枝 。
前632年 , 晋军借道不成之后绕路渡河 , 侵曹 , 伐卫 。晋军用先轸的计谋 , 在几天内攻陷了卫国的五鹿(今河南濮阳县南) 。
二月 , 晋国中军主将郤縠去世 , 文公任命先轸为新的中军将 。
三月上旬 , 晋军攻入曹国都城 。这时 , 宋国国都被楚军包围 , 被迫再次向晋告急 。晋文公想要与楚交战 , 却为身后的齐、秦两国态度不明而感到进退两难 。先轸提出建议:可以指使宋国贿赂齐国、秦国 , 让齐、秦替宋求情 , 劝楚撤兵;同时晋国再扣住曹国国君 , 将曹、卫的部分土地划分给宋国 , 以此激怒楚国 , 迫使其拒绝齐、秦的调停 。这样齐、秦二国既接受宋国贿赂 , 又被楚国驳了面子 , 必定会与晋国合作 , 共同讨伐楚国 。文公很高兴 , 采纳实行了先轸的建议 。
一切都按先轸的计划进行着 。楚成王决定知难而退 , 他撤回大军 , 把统帅子玉留在宋国驻扎 , 嘱咐他不要出战晋军 。但是以善战闻名的子玉却执意请战 。楚王十分不满 , 又拿他没办法 , 于是只给他派了少数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