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元帅先轸:辅佐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二 )


子玉为求胜利 , 想出一个计谋 。他派出使者来到晋国 , 提出只要晋国放过曹、卫 , 退还土地 , 楚军就解除对宋国的包围 。狐偃听后很愤怒 , 认为子玉作为楚臣 , 却要用一个宋 , 来与晋国君主换取曹、卫两国 , 是对国君无礼 , 应该马上攻打楚军 。而先轸却看出了子玉的如意算盘:子玉这一句话就使对宋、曹、卫三国都一下子安定下来 。而如果晋国拒绝 , 就是得罪这三家 , 也等于抛弃了之前要救援的宋 。楚国得到三项恩惠 , 晋国却得到三项怨仇 , 怨仇太多 , 晋国还怎么称霸?不如将计就计:一面针对曹、卫急于复国的心理 , 允许其秘密复国 , 并乘机离间其与楚的关系;一面囚禁楚国使者 , 激怒楚国 。先打起仗再说 。文公听了很高兴 , 立即照办 。于是曹、卫二国各自派使者与楚国断绝了关系 。
子玉果然大怒 , 率军撤围北上攻打晋军 。文公听从狐偃的建议 , 遵守当年与楚王的诺言 , 让军队后撤九十里 , 暂时避开楚军锋芒 , 同时也为了取得有利的地理位置 。即成语“退避三舍”的出处 。子玉不顾众人意见 , 执意要追击晋军 。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就此展开 。
四月初 , 晋、齐、秦、宋四国的军队来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驻扎 。几天后 , 晋军在城濮以南的有莘与楚军对阵 。晋下军佐胥臣用虎皮蒙马 , 率先攻击楚军战力较弱的右军 , 右军溃败退却 。同时晋上军将狐毛竖起将、佐两面大旗向后退去 , 下军将栾枝用车拖曳树枝 , 扬起尘土 , 伪造出撤退的假象 。楚左军果然步步紧逼 , 导致孤军突出 , 暴露了侧翼 。先轸便率领中军拦腰袭击楚左军 , 伪退的晋上军也迅速折回 , 向楚左军发起反击 。楚左军也溃退了 。楚军全部遭遇惨败 , 子玉立即收回败退的军队 , 撤出了战场 。城濮之战至此结束 。
战后 , 晋文公朝觐天子 , 会盟诸侯 。周天子正式命晋文公为侯伯 。晋国终于实现了“取威定霸”的政治、军事目标 。而楚军统帅子玉则在不久后的回楚途中引咎自尽 。
城濮之战一改自古以来固定的战争模式 , 创造了战场机动用兵 , 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先例 。决战当中 , 晋军针对楚军部署及其主帅骄躁轻敌的特点 , 采取避强击弱 , 佯退诱敌 , 各个击破的战法 , 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 成就了晋国中原霸主的地位 。
争议:这段历史有少许疑点 , 因此也有学者做出假设:此战中晋军实施的所谓战法可能只是因为迷路而歪打正着的结果 。其依据有二:《左传》中提到此战中晋中军曾因遭强风而迷路 , 陷入沼泽并且丢失了一杆军旗 , 这可能就是狐毛另竖将旗的原因[26] ;《国语》中提到城濮之战之前 , 又或者过程中 , 先轸曾因某种原因打算撤军 , 是楚王孙启为他分析了楚军有几大致败的因素 , 才使先轸改变主意决定出战 , 最终获胜 。
全歼秦军
前628年冬 , 晋文公逝世 , 晋襄公继位 。秦国乘其霸业动摇的时机 , 发兵私越晋国国境 , 长途奔袭郑国 , 没料想在半路上被郑国发觉 , 于是秦军临时改变计划 , 灭掉了晋的邻国滑国后便返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