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身为大清重臣,康熙帝为何对她忍无可忍?

吴三桂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
想必大家对于吴三桂这个名字都不太陌生,最为经典的莫过于一怒为红颜了,他与陈圆圆的事迹已有太多的版本来阐述了,但是今天却不将他们之间的事情 。吴在清兵入关之时起了很大的作用,基本可以算是最为关键之人,后来朝廷便命令他镇守云南 。而他却只是当时给康熙帝带来诸多麻烦的三藩之一,另外还有尚可喜镇守广东和耿继茂镇守云南,本来这三人都应该是投敌叛国的背叛者,却不想在此时摇身一变成为了清廷不得不重用的大功臣 。让他们镇守边疆本意是为了保卫国土,但这三人的所作所为却让康熙帝彻底愤怒了 。
要说康熙帝是我对于清朝皇帝中最为喜欢的一个,年纪轻轻却有着雄才谋略,才学卓越还有出众的治国才能,实在是难得的一代明君 。但是他继位的时候却不是那么好运气的,他父亲早逝,留给他的江山并不算稳定,有鳌拜这样的重臣控权,有那么多反清的前朝余孽未除,还有像吴三桂这样的三藩作乱,可以说是局势一片混乱 。而小小年纪的玄烨竟可以一一平定,稳定局势足可见他的厉害了 。我想后来人对于这个小皇帝的赞誉无疑不是他咬着牙忍着疼生生磨出来的,而对于康熙帝本人来说,在位这么几十年,收拾朝廷上下遗留的烂摊子也是非常难的 。
当初清兵入关之时,有很多原明朝大臣投降,多尔衮为了能够顺利地夺取江山稳定战乱的局面,对于这些人都是采取了接纳官复原职的做法,但是却不想这样的举措给大清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这些人不仅不尽心效忠大清,反而还将原来明朝官场上的一些陋习传染给了朝中大臣,使得所有人都愈加地贪污受贿,这也使得局势本就不稳定的大清财政上面更是出现问题 。而当时的顺治皇帝对于此番景象也是不敢去处理,怕万一处理不当的话,大清恐怕会被覆灭,这样的结局我想是大清朝廷最不愿意看到的吧,所以对于上述提到吴三桂等人的三藩割据势力的强大也是因为当初不得已的局面 。
我一直认为,但凡是手中的权力快速的增长,无论是谁都会欲望激增,没有人可以抵御权力带来的好处 。三藩随着军事力量的壮大,势力权力等各方面的壮大,内心的欲望和野心也在肆意地滋长 。等到康熙帝在位期间,他们俨然已是富可敌国的存在了,比如说那尚可喜在广东开矿,还利用沿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对大清的国外贸易进行了垄断,从中牟利而且不上交朝廷任何税金 。而那吴三桂就更是不必说了,竟然在云南公然占据土地盖房子,和其他的两藩共同涉及一些买卖从中获利,而且更过分的是竟敢私自制造钱币 。已经这么富有了,还要伸手去问皇帝要银子,理由是用于边疆的军用开支,本来国库的银子就不多,而吴三桂一开口要的便是一年数百万两,这也着实加重了朝廷的负担 。
其实我觉得如果这三人能够安分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尽心效力的话,或许也就不会有后面那么惨的结局,但是人心估计就是这般地不懂得知足,满足了一个便会想要下一个,我认为他们之所以会被康熙帝撤藩根本就是他们太不知足了 。想想看他们目前所做的一切举动,无疑不是在挑衅皇帝,康熙帝本来就没什么钱,还要去讨他手里那一点点银子,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更过分的是他们竟然干预人事上面的任用 。只要他们提拔的那些官员,其他的人就允许干预,而且吴三桂还上书皇帝要求让云南等地的官员都听命与自己,这样的要求简直就是在告诉皇帝,我的权力仅次于你,其他人都必须听命于我 。
面对吴三桂如此的挑衅,康熙帝忍了下来,因为他太清楚当时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对付三藩,也不敢贸然地得罪他们,只好硬生生地忍了下来 。但是我想养虎为患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而打蛇打七寸这个道理大家更是明白,此时的三藩势力实在是过于强大,以目前康熙帝的实力去对付,两败俱伤这是肯定的,而且更甚至会被吴三桂逼得退出关外,如若真的是如此后果那自然是康熙帝不敢承担的,更何况清廷最怕的估计就是打仗了,因为普通百姓是最不能同意的,而且国库已经见底了,一打仗这军事开支就难以持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