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主帅哪家强?曹操、刘备、孙权能力评估( 二 )


三是百折不挠——韧 。曹操一生经历了四次大败:一败于徐荣 , 二败于吕布 , 三败于张秀 , 四败于孙刘 。败得最惨的一次 , 也可以说曹操人生的低谷 , 当数兴平元年(公元194年) , 曹操再次进攻陶谦的时候 , 他认为最可靠、甚至可交付后事的朋友张邈背叛了他 。曹操失去了根据地兖州 , 流离失所 , 非常落魄 , 甚至考虑寄人篱下 , 投奔袁绍 。但是 , 每次失败之后 , 曹操都不灰心 , 不气馁 ,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总结经验 , 重整旗鼓 , 再次投入战斗 , 因此 , 曹操总能遇挫弥坚 , 不断冲出困境 , 走向胜利 。
四是从谏如流——智 。曹操的胸怀是比较开阔的 , 只要是于他有利的意见和建议 , 他大都能够虚心接受 。他的许多得意之作 , 其实都是麾下谋臣智囊的集体智慧:许下屯田是毛玠的建议;先平吕布 , 后取徐州是荀彧的谋略;西迎天子、定都许都是荀彧、董昭的建议;乌巢劫粮 , 是许攸的主意;远袭乌桓 , 是郭嘉的智谋 。——领导者不可能事事都思虑详熟、棋高一着 , 但只要能集思广益、虚心纳谏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就是“高人” 。
刘备在夹缝中求生 , 其性格特征是柔性的——委曲求全 , 蜇伏待机 。
刘备被后世美化成一代仁君、德义的楷模 ,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并不一定这么完美 。《三国志》开篇记载他虽以“贩履织席为业” , 但“不甚乐读书 , 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 “好交结豪侠 , 年少颇附之” , 一副浪荡纨绔子弟的形象 。陈寿评价 , “先主之弘毅宽厚 , 知人待士 , 盖有高祖之风 , 英雄之器焉” 。我认为 , 刘备有高祖之风而无高祖之能 , 有高祖之器而无高祖之识 。刘备的一生是带有悲剧色彩的 , 以颠沛流离开局 , 以惨败夷陵、白帝城托孤结尾 。
其人生轨迹可用三句话归纳:
一是韬光养晦——紧咬一个“忍”字 。《三国志》记载刘备“少语言 , 善下人 , 喜怒不形于色” 。这既说明刘备城府深 ,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他是个理性、克制、坚忍的人 。刘备的一生是比较曲折的 , 他奔公孙 , 从吕布 , 依曹操 , 投袁绍 , 附刘表 , 结孙权 , 四处寄人篱下 , 颇有点“丧家犬”的味道 。入主益州前 , 刘备属于乱世夹缝之中的弱势群体 , 其自保之术只能是和光同尘、韬光养晦、以曲求伸 。刘备与袁术对峙的关键时刻 , 吕布偷袭下邳 , 虏其妻子 , 刘备只能忍气吞声 , “求和于吕布” 。《吴历》记载 , 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迫害 , “时闭门 , 将人种芜菁”;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 , 他瞒天过海 , 假装惊失匕箸 。寄身荆州时 , 他建议趁曹操北征乌桓时乘虚进攻许都 , 刘表不采纳 , 他也无可奈何 , 不再强求 。刘备早期这种类似“寄生虫”的经历 , 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忧患意识异于常人 , 坚忍之术也异于常人 , 甚至还带有一点怯惧的味道 。诸葛亮说他“北畏曹公之强 , 东惮孙权之逼 , 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每次进到夫人的房间都“衷心常凛凛” , 真可谓是忧惧到家、坚忍到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