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皇帝:一个年轻有为但生不逢时的帝王

提起崇祯皇帝,我们最常说的就是“亡国之君”、“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等等 。其实崇祯皇帝是以为年轻有为的皇帝,只可惜生不逢时 。朱由检继位,大力清除阉党 。天启七年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下令逮治 。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 。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 。崇祯皇帝铲除了魏忠贤集团,曾一度使明王朝有了中兴的可能 。但是也失去了对朝中朋党制约,致使政策受士大夫集团的摆布 。
当时的明王朝内外交困,内有农民起义军,朝臣中门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 。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殷殷求治 。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 。勤于政务,事必躬亲 。同时,他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 。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 。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 。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 。因对外廷大臣不满,朱由检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 。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 。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 。甚至派宦官总理户、工二部,而将户、工部尚书搁置一旁,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 。无奈中,他不断反省,四下罪己诏,但终无法挽救明王朝于危亡 。
崇祯皇帝先后下过六次罪己诏 。第一次罪己诏:崇祯八年正月,在中原数省范围内流窜奔袭经年的陕西农民军突然挥师南下,一举攻克中都凤阳,掘朱元璋祖辈之明皇陵并焚毁之,熊熊大火和弥天烟雾持续了数日之久 。随后,朝廷匆忙调集各省精兵八万余人在中原地区进行会剿 。八月,洪承畴负责督剿西北,卢象升负责督剿东南,剿灭农民暴乱军之战事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 。十月初,崇祯帝走出了令他的自尊十分难堪的一步,即第一次向全天下颁布“罪己诏”,首次承认朝廷的政策失误及天下局势的险恶 。第二次罪己诏:崇祯十年闰四月,北方大旱,中原大地、赤野千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而地方官吏仍旧逼粮催科、盘剥百姓,多处地方亦然民怨沸腾、干柴烈火、一触即燃,面对这样的危局,崇祯帝在久祈不雨时的《罪己诏》上痛切地说道:"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 。……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
第三次罪己诏:崇祯十五年新年伊始,崇祯帝在奏对朝臣时格外谦卑地揖拜阁臣周延儒等人,希翼君臣齐心协力、再图振兴国事之举 。正月,朝廷派马绍愉为特使,同关外清庭进行谈判,以期减缓明朝腹背受敌的军事压力 。二月,闯王李自成所部在襄城大败明军,杀害陕西总督汪乔年 。三月、四月,关外松山等城相继被清军攻陷,辽蓟总督洪承畴被清军俘虏,后归降清廷 。五月,李自成所部三围开封 。七月,贤淑聪慧的田贵妃病故,崇祯帝悲痛欲绝、日不思饮、夜不成寐、痛不欲生 。八月,对清庭议和机密被朝臣泄露,朝廷舆论大哗,迂腐言官大肆抨击,崇祯帝恼羞成怒,情急之下,竟将无意泄漏国家机密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问斩,明清之间的和谈彻底破灭 。九月,在李自成所部围困开封期间,黄河堤溃,开封城被滔滔洪水冲毁,导致几十万开封百姓无端丧命,酿成明末巨大人道灾难,李自成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十月,李自成所部在郏县击败明陕西总督孙传庭部 。十一月,清军第五次入塞劫掠,深入山东腹地,俘获人口三十余万人丁,杀害官吏数百人 。闰十一月辛丑,崇祯第三次下罪己诏,诏曰:“……自今为始,朕敬于宫中默告上帝,修省戴罪视事,务期歼胡平寇以赎罪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