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受宠之谜:崇祯帝对结党官员有天生的恐惧

【温体仁受宠之谜:崇祯帝对结党官员有天生的恐惧】 崇祯皇帝即位后,面对外患内乱,急于求治,一旦政事不如意,便常常迁怒于文武百官,重典之下,官员或遭诛杀或遭贬谪,据统计,崇祯一朝,遭诛杀的总督就有七人,巡抚十一人 。明朝阁臣贵极人臣,很少有因罪被杀的,而崇祯时却连杀二人,其中一人被赐自尽后尸体吊了整整两天两夜,史书称“真从来未有之惨” 。而官员替换更是频繁,崇祯朝十七年间,兵部尚书换了十四人,刑部尚书换了十七人,内阁大学士用了五十人,其中先后担任首辅的就有十几人,在职时间人均不过一年左右,人员更换如走马灯一般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温体仁却入阁八年,稳坐内阁首辅之位长达五年,这位在《明史》中被列入《奸臣传》的人物,死后崇祯帝还追谥为“文忠公”,视其为大忠臣 。温体仁是怎样得到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如此宠信呢?
“崇祯皇帝遭瘟了”,这是当时京城里流传的政治民谣,这里的“瘟”指的便是温体仁,意为崇祯皇帝被温体仁蒙蔽了 。温体仁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崇祯皇帝是如何“遭瘟”的呢?
温体仁,字长卿,湖州府乌程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累升至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崇祯三年(1630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崇祯六年(1633年)升任首辅,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直至崇祯十年(1637年)才解职回乡 。《明史·温体仁传》对其评价是:“为人外曲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 。”的确,温体仁的一路升迁,可以说是以人为梯,踩在别人身上爬上去的 。
温体仁为人圆滑,城府深,老谋深算,善于窥测政治风向,万历年间步入仕途后,先后在神宗、光宗、熹宗数朝为官,尽管当时政坛斗争极为激烈,他却宦海浮沉三十年,一直左右逢源,官运亨通 。崇祯皇帝即位后,大力铲除权宦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一时间连坐者不下百余人,大批官员遭到罢免,内阁更是几乎为之一空 。崇祯元年(1628年),大学士刘鸿训罢免,为了补充内阁成员,崇祯下令由九卿会推阁臣的候选人 。明代制度规定,内阁成员最高为六人,分为首辅、次辅、群辅 。选拔程序是,先由九卿提出一份候选人名单,称为会推 。名单出来后再由皇帝确定进入内阁的人选,称为枚卜 。温体仁满心希望自己能有机会进入内阁,不料会推结果出来后,他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进入这次会推的十一人名单 。野心勃勃的温体仁对此结果自然心有不甘,不过他也意识到仅靠自己的资历、名望,还难以打败会推名单中的对手,善于揣测皇帝旨意的温体仁很快就找到了打败对手的突破口 。原来,当时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因为召对称旨,很受崇祯皇帝的欣赏,但廷臣认为周延儒声望尚轻,因此没有将他列入会推名单 。温体仁估计崇祯皇帝对此肯定会心有疑虑 。于是他找到周延儒,周延儒也正为此事心中愤愤不平,同病相怜的温、周二人一拍即合,决定联手否定会推名单,挤入内阁 。
温体仁和周延儒先在朝臣中拉拢亲信,散布流言,还不惜重金收买宦官作为内应 。安排停当后,温体仁选择了名单首位的钱谦益作为攻击的突破口,率先发难 。他向崇祯皇帝上了“神奸结党”疏,不仅翻出陈年旧账,指责钱谦益在天启二年(1622年)主试浙江省试时曾有“关节受贿”,同时还借题发挥,攻击这次会推有结党营私的嫌疑,给钱谦益扣上了结交党朋、营私舞弊、贪污受贿、包藏祸心等罪名,认为不应该让他参与阁臣选举 。崇祯皇帝本来就怀疑廷臣有朋党问题,这次他看中的周延儒没有进入会推名单,更是加大了他的怀疑,看到温体仁的奏折,崇祯皇帝感到自己的怀疑果然不错,于是下令第二天于文华殿召对阁部科道诸臣,让温体仁与钱谦益当堂辩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