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晚年的一招,奠定了东吴后期的和平

三国时期的君主中,孙权无疑是十分杰出的一位 。他十八岁继承父兄基业,掌管江东六郡八十一州,赤壁胜了曹操,夷陵揍了刘备,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亲手奠定了吴国江山 。
然而,这样一位英明勇武的帝王,晚年却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摇摆不定,与往日当机立断的果敢大相径庭,难道孙权真的是老来糊涂了吗?这其中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呢?
一,江东士族
孙权虽然是吴国之主,但对于江东上层社会来说,孙家可是不折不扣的外来户 。
【孙权晚年的一招,奠定了东吴后期的和平】孙家的祖籍在吴郡富春,孙权出生时,他的父亲孙坚仅仅是下邳县丞,这样的出身别说上层社会了,混个中产阶级都勉强 。
那么当时的上层社会是哪些人呢?自然是江东士族了 。具体来说,就是虞魏顾陆四大家族 。退一步说,就算孙家所在的吴郡,排名靠前的四大家族也是顾陆朱张 。
若不是孙坚孙策父子戎马半生,硬生生的挤进几个望族把持的上层社会,孙权想要跨越阶层那真是比登天还难 。
可就算孙家打下江东基业,对于世居江东的几个望族来说,那也是外来人口入侵了 。奈何孙家有人有枪有地盘,几大家族只得和孙权保存一种微妙的平衡 。
二,矛盾不断
孙权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想要的是北伐曹魏,西拒蜀汉,进而一统天下,开创一个强大的东吴 。
但江东士族却没有这么大的雄心,他们只想要江东一隅平安无事,保住自己家族在江东的利益就够了 。孙权和江东士族,原本就不是一路人 。
根本利益的分歧是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哪怕双方再小心维护的关系也有出现裂痕的一天 。
正如暴风雨来临前总会出现一些预兆一样,孙权和江东士族翻脸的预兆,几乎可以追溯到孙策时代 。
孙策坐拥江东之时,江东士族与孙家就可以短暂和平相处,等到公元200年,孙策想趁着官渡之战的机会偷袭曹操时,江东士族就坐不住了 。
因为江东士族的利益是保证江东无事,他们不愿耗费资源去做与维护自己利益无关的事,可是孙策一定要去,于是孙策遭遇了暗杀 。
孙权继位后,根基不稳,无暇北顾,于是江东士族又和孙权达成短暂和平相处了 。
等到公元208年曹操想要到吴地来“打猎”后,江东士族迅速和孙权产生了新的矛盾 。
几乎所有的士族成员都劝孙权投降,他们的势力之大一度逼的孙权真的考虑起投降的方案了 。
好在还有个周瑜,真心诚意的为孙权打算,再加上鲁肃带来了诸葛亮,孙权领导的东吴才能有后面赤壁之战的辉煌 。
此后,孙权和江东士族一直磕磕碰碰,孙权被公孙渊骗了想出兵报仇,还被江东士族的杰出代表顾雍、陆逊等人阻止了,就连东吴难得火烧连营打一场自卫战,代表江东士族利益的陆逊也是打退了敌人就收兵,绝不恋战 。
多年矛盾积累之下,孙权看江东士族越来越不顺眼,再加上诸葛亮去世后,魏蜀吴三国进入一段相对太平的时期,而此时孙权也根基渐稳,有了和世家大族抗衡的能力 。
于是,一个削弱江东士族的计划在孙权心里产生了 。
三,南鲁党争
公元241年,吴国太子孙登去世 。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却又宠爱四子孙霸,将他封为鲁王 。
虽说是鲁王,可是孙霸和孙和一样住在宫里,两人一样的待遇,一时间并称“两宫”,时间一长,鲁王和朝臣们心中都有了些别样的想法 。
鲁王觉得孙权可能是在暗示他会换他做太子,朝臣们更是议论纷纷,为了今后的家族利益不少江东士族只得两头压宝,派遣族中子弟去支持鲁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