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的另类解读:丞相诸葛亮借此不交出实权

《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猥自枉屈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谘臣以当世之事 , 由是感激 , 遂许先帝以驱驰 。”然事实并不是这样 。
这里首先要弄清《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记载的一个重要依据: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 , 时人莫之许也 ,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 谓为信然 。”这段记载有三个要点:1 , 诸葛亮认为自己是出将入相的人物 , 身兼了管仲治国和乐毅用兵的才能 , 是文武全才 。也就是说 , 诸葛亮自小就以平定天下、经国治世为己任 , 身兼着文韬武略 。2 , 诸葛亮毕竟是年轻的外来者 , 对他的自诩 , 荆襄政治文化圈并不承认 , 甚或认为是狂妄 。3 , 同他友好交往的崔州平、徐庶知道他的才能 , 认为他才能与管仲乐毅相比诚实可信 。
然而不管能不能相比 , 都说得十分抽象 , 局外人无法判断孰是孰非 。
能详加补充的是《诸葛亮集》 。在《诸葛亮集·仙鉴》中记载 , 司马徽曾对他说:依你现在的才能 , 应当访问名师 , 增进学识 。汝南灵山酆公久熟悉韬略 , 我曾经当面请教过 , 十分精奥 。你何不前往求教?于是亲自引诸葛亮到灵山拜师 。在酆公久那里住了几年 , 师傅什么也没有教他 。诸葛亮并不灰心 , 侍奉得更加谨慎 。酆公久这才知道他诚心求教 , 遂拿出《三才秘录》、《兵法阵图》、《孤虚相旺》等藏书 , 令诸葛亮揣摸研究 。待酆公久认为诸葛亮基本掌握要旨后 , 又以玄而又玄的阴阳轮回之类黄老学说给以启迪 。黄老学说是法家学派的始祖 , 春秋时兼容了儒家学派形而下之的部分内容 , 更讲求阴谋、诡计、韬晦、用雌、使柔等 。
从这里可以看清 , 诸葛亮为了出人头地 , 深入系统学习了经国治世的学问 。学习这些干什么?当然不是为终老山林 , 是为了待价而沽 。那句“此间有伏龙雏凤 , 得一人可得天下”的美誉 , 最先是庞德公说给水镜先生司马徽 , 再由司马徽说出来的 。庞德公所以这样说 , 不仅因为这两人很有才能 , 还因为诸葛亮是自己儿媳的弟弟 , 庞统又是亲侄儿 。肯向外极力推荐 , 当然包含了这两人出仕的迫切心情 , 庞德公也有私心 。
显然 , 诸葛亮那句“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是欺骗刘禅的弥天大谎 。
刘备三顾时 , 诸葛亮和盘托出《隆中对》 , 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 , 对刘备战略步骤策划的具体得当 , 都不是信口而来的 , 是长期梳理思虑 , 甚或同他人一起仔细推敲而来的方案 。说明诸葛亮早有投奔军阀实力派人物的打算 。仔细想想 , 三顾说破绽百出 , 如果是前两次不在 , 不知者不怪 , 诸葛亮没理由感激三顾 。既然打定“苟全性命于乱世”的主意 , 没理由因为刘备的请教改变初衷 , 你问了我也说了 , 说完了也就完了 , 该感激的应是刘备 , 诸葛亮感激刘备什么?是主客体完全倒置 。逻辑上说不通嘛!说不通的地方硬要打弯 , 当然有不肯说破的隐瞒 。古往今来 , 很多人都有受到咨询的经历 , 哪一个因为受到询询而对咨询者感激零涕!